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让艺术殿堂不再“高冷”

——上海徐汇龙华街道“益加艺”文化艺术志愿者行动侧记

2016年11月17日 09:57 | 作者:黄艺芹 洪伟成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近日,“益加艺”文化艺术志愿者行动在上海徐汇龙华街道开展,为当地居民铺设了一条通往高雅艺术的高速路,同时,它亦如一座桥梁,连结起文化艺术场馆与当地百姓。

多日来,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西岸文化走廊”的余德耀美术馆内,总能看到三五个外国观众追随着一名中等个头的中年女性英语讲解员,在一幅幅画作前流连驻足,流利的讲解让他们频频会意,点头称赞。

如若闻声不见人,好多人会误以为这是美术馆聘请的专业讲解员。然而,她却是龙华街道一名普通的文化志愿者。她叫陆骏,几年前辞职回家当起全职家庭主妇后,她一直想寻找一个继续为社会服务的机会。今年年初,陆骏在浏览社区所在的“文讯龙华”微信公众号时,无意间看到街道正联合余德耀美术馆招募志愿者的信息。“第一眼看到就心动了。”从小酷爱文艺的陆骏表示,“如果有一种工作既能近距离接触高雅艺术,又能发挥自己所长,真是太幸福了。”在家人的鼓励下,陆骏报了名,通过了美术馆几轮面试,并接受了基础培训、岗前培训、展览培训后,成功加入到龙华街道“益加艺”文化志愿者行列中。

作为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龙华街道拥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地区综合改造项目的推进,上海京剧院、朵云轩艺术中心、余德耀美术馆、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等高端艺术场馆相继入驻,形成了一个高端艺术品集聚区和精品文化体验区。

然而,走进艺术殿堂,却让龙华街道的很多居民觉得看不懂、欣赏不来,而未敢涉足。“一个有文化气息的社区,应该让居民在生活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如果这些优质艺术资源不能发挥作用,的确是一种辜负与浪费!”龙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海英表示,“这些场馆在观众服务、教育推广、运营协助等志愿服务方面有极大的用武之地,而社区居民也需要既能服务社会又能有所收获的志愿者岗位。这样,我们找到了那根联结各大文化场馆与居民之间的‘红线’了。”

去年7月,寓意为“具有艺术特质公益服务”的“益加艺”文化艺术志愿者行动在龙华街道正式启动。该项目一手对接有意参加公益活动的个人、学校、辖区单位和公益团体,一手对接各大艺术场馆和重大艺术活动,龙华街道通过探索建立起长效的需求对接机制,拉近艺术殿堂与百姓生活的距离。

文化艺术志愿服务对志愿者有着较高的艺术门槛和专业要求。让社区居民做志愿者这一设想,起初也受到部分人的质疑:白领、大学生文化水平较高,形象上也较符合这些艺术场馆的气质;让社区的阿姨、大妈们进来,能否看得懂、讲得出,能否与场馆形神投契?

“一家美术馆的真实魅力不在于其导入多少顶级展品与客流,而在于其能向外发散多少感染力,能否打开围墙走出去,照亮更多人的现实生活。”余德耀美术馆创始人余德耀率先发声,对龙华街道的想法表示支持。很快,借助“雨屋”大展,余德耀美术馆率先招募了200名社区高中生及中老年志愿者,并设置了一套专业的艺术志愿服务培训体系。

“我们会提前向应聘志愿者的居民、学生发放展览资料,并告知门槛要求。” 余德耀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根据各人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兴趣、服务时间等标准进行面试,然后进行岗前培训,在考试合格后正式上岗。” 据悉,“益加艺”文化志愿者培训共分三个阶段,包括基础培训、岗前培训和展览培训。经过专业培训及实战演练,很多社区志愿者从最初的兴趣爱好,发展为“摸索到些许门道”。这些经验在社区一经传播,便引来粉丝无数。

一年多来,龙华社区不少白领、学生和居民,在参与艺术体验活动后,又投身于艺术志愿行动中,涌现了不少志愿者家庭。如今,56岁的街道居民乐盈已是“益加艺”文化志愿者的老前辈了。迄今为止,她已在余德耀美术馆志愿服务近300个小时,为无数观展者提供观展引导、秩序维护、布展撤展等专业服务。在乐盈的带动下,不少观展的老邻居和她们的孩子也成为志愿者队伍的一员。

艺术的黏合性不容小觑。目前,龙华街道有31支志愿服务团、近1万人次的“益加艺”志愿者,他们的身影不断出现在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上海艺术设计展等重大文化艺术活动中。此外,以“益加艺”为媒介,上海京剧院与强生居民社区和龙华中学等多方联手打造“国粹好邻居”“艺术公益”“青燕行动”等五大合作项目;朵云轩艺术中心与区域内大中学校联手,合作建立青年志愿者培训基地等项目。

“‘益加艺’实现了志愿公益服务接地气,各大艺术场馆和重大艺术活动聚人气,社区文化工作‘很透气’,区域单位参与‘有生气’。高雅艺术殿堂不再‘高冷’。”杨海英自豪地说。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艺术殿堂 高冷 文化艺术场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