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留守女童的情感诉求:爱的缺失让她对初恋要求很高

2016年11月23日 16:24 | 来源: 中青在线
分享到: 

“有一段时间是为恨而不是爱去读书的。”她说,自己读高二开始发奋读书,就是希望能“摆脱现有的家庭环境”。

她的祖父母家同时寄养着几个男孩。男孩的鞋带开了,祖父母会帮他们系好,但没人管她。同在一起吃饭,男孩吃肉吃面条,她只能喝白粥。她还必须承担更多的家务。

201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研究”课题组开展了一项调研,共调查四至九年级留守儿童4533人,其中52.6%是女孩。

调查显示,36.4%的女童在家经常干活,比男童高9个百分点。有63.2%的留守女童要洗衣,有35.2%的要照顾弟妹,比留守男童分别高25.9和14.7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感到孤独的留守女童为42.7%,不仅高出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课题组成员张旭东副研究员认为,农村家庭中传统的角色期待和性别分工模式过早地传递给了儿童,女童早早开始操持家务,分担劳动负担。这给留守女童带来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与父母外出带给她们的心理影响叠加在一起。

在安徽调研时,她发现一个现象,公立学校女童多,而收费较高的私立学校男童多。她猜测,这是重男轻女的体现。

“重男轻女,在我们调查的所有村子都极其严重。”叶敬忠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没想到到今天还这么严重。”他的团队在国内不少地区调研过,从中明显看到,这些人对未来的希望还是放在男嗣身上。

他说,留守女童则因性别的原因产生更多的劳动负担,甚至承担“逆向监护”的职责。一个家庭里的男孩可以进城跟父母在一起,女孩则留在家里,洗衣做饭,帮家里干活,甚至照顾家里的老人。

一位匿名用户在问答社区网站“知乎”上倾诉,自己7岁开始煮饭,人还没有灶台高,踩在板凳上踮着脚炒菜。早起煮饭喂猪洗碗后再去上学,中午回家煮饭,晚上割完猪草再煮饭,经常没有时间写作业。作为一个女孩,“就像一个隐形人一样在家里生活”,多干活,少说话。

虽然已经16岁,云南女孩陈娟的个头只相当于城里10岁的女孩。她刚上小学六年级。因为她有一个小两岁的妹妹,家里人就让她“等”着妹妹一起上学,也为了能帮家里多干几年活儿。

从懂事起,陈娟便承担了家务活,她要拣柴、为祖父母做早饭、照顾弟弟妹妹。放学回来后要照顾弟弟。弟弟妹妹一旦生病,她就没法去上学。

甘肃的王运好则比同龄人早两年上学,当时她的父母急着外出打工,为了不给家里的老人增添麻烦,父母托关系把未满学龄的她送进了学校。

同学们从没见过她的父母,一个淘气的男生竟造谣说,她爸爸因为吸毒被抓到监狱里去了。

多年后,王运好依然记得这件事情的冲击。虽然班主任让那男生当众向她道歉,可她突然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了,开始刻意回避与父母有关的话题。

陈娟5岁起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她的父母不在身边,亲子沟通依靠每个月一通最长几十分钟的电话维系。想他们想得特别厉害时,她也会在电话里哭,妈妈总是安慰她说,过年就回去了。

而每到春节,父母回家,她光顾着高兴,忘了想对父母吐诉的委屈,等他们走了,那些委屈又回来了。

编辑:梁霄

<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

更多 时事新闻

更多 阅读推荐

更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