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探索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之路

2016年12月01日 11:14 | 作者:徐长乐 |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分享到: 

协调与不协调,均衡与非均衡,是两个既相互矛盾、相互对立又彼此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哲学命题,亦是事关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道路选择的重大实践问题,并由此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战略,形成了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中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的两大理论流派。现有研究通常都将协调与均衡视为两个独立的对象加以论证,却忽略了协调和均衡两者之间的内在差异和联系。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一书则把协调与均衡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协调性侧重于区域内外的关系和联系,均衡性则重在强调区域众多要素的发展及分布状态,两者既可以在水平与结构、体量与质量、内在与外在等不同视域下独自展开,又可以在“融合共生”的耦合机制下达到辩证统一。我认为,这是对以往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的综合与升华。

从我国区域发展的实践上看,各省市、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复杂多样,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和水平迥异。区域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均衡与非均衡、协调与不协调的矛盾关系,致使区域之间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任务紧迫而又艰巨。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正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略。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具综合优势与发展潜力的资源带、产业带、经济带之一,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目前,长江经济带业已实现了调整中的趋衡发展,并正在迈向高水平、高效率、共生性的协调性均衡发展新阶段。在经济新常态下,江苏作为沿江的产业经济大省,亟需在生态优先、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率先作出引领与示范。对此,该书以协调性均衡发展理论为指导,从黄金水道、交通网络、产业创新、区域合作等领域入手,对长江经济带尤其是江苏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对策方略,旨在助推长江沿岸地区和江苏省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先行试验区和示范带,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徐长乐)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长江 经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