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橙红的早星陨落”

2016年12月02日 10:01 | 作者:张晓曦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橙红的早星陨落”——两岸人士送别陈映真 

著名作家、台湾《人间》杂志创办人陈映真先生11月22日在北京逝世。12月1日上午,陈映真的亲人、好友和两岸数百位各界人士,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为他举行送别会。

清冷的寒风中,人们手执白色玫瑰和写有先生生平的文字资料,表情安静而忧伤,在大礼堂外排起长队。先生静卧在礼堂中心的棺椁内,被鲜花、花圈和挽联围绕。

“沉痛悼念陈映真先生”,礼堂门口的横幅和每个花圈上几乎都是此句,寄托着人们的哀思。陈映真先生的家人在棺椁一侧,依次接受悼念者的鞠躬致意。

有人评价陈映真先生的离世是“橙红的早星陨落”。作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台湾爱国统一阵营的杰出领袖和理论家,陈映真先生的一生可以说崎岖而光辉。

1937年出生于台湾苗栗县竹南镇的陈映真,原名陈永善,后以早逝的孪生兄长“陈映真”之名发表作品,22岁时发表第一部小说《面摊》。

大学期间,陈映真就读于淡江文理学院,开始醉心文学创作,并大量阅读鲁迅、巴金、茅盾等大陆作家的作品。

陈映真说,透过这些三十年代的大陆作家,使他在台湾与大陆已经分断的情况下,理解了中国,理解了中国的革命,理解了中国的道路。

可是,这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1968年,陈映真因从事反抗独裁专制的进步活动,被台湾当局判处十年徒刑。直到1975年获得特赦,才得以重回社会。

陈映真曾回忆自己在狱中的日子,“对自己走过的道路进行了认真的反省,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始由一个市镇小知识分子走向一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

出狱后,陈映真开始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撰写思想理论文章,以笔为旗,感召人们追求进步,同时继承并发扬台湾乡土文学的光荣传统。另一方面,他更义无反顾地投身爱国统一运动,并身体力行,成为台湾爱国统一阵营的重要领袖。

陈映真先生的作品在海峡两岸皆颇具影响力,《我的弟弟康雄》《将军族》《唐倩的喜剧》《忠孝公园》等,颂扬台湾同胞光荣的爱国爱乡传统,批判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唤醒、感召着许多台湾同胞走上追求祖国统一的道路。

他于1985年创办的《人间》杂志,更在当时的台湾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杂志提倡“相信、希望、爱和感动”的理念,宣传祖国统一,反对两岸分离,成为关怀在台湾白色恐怖中受害的弱势群体、同“台独”势力坚决斗争的重要阵地。

1988年,陈映真参与创建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并出任主席;2006年定居北京,但也开始了长达10年与疾病的斗争。

陈映真的朋友称他为“战士”,他则将自己定位为“出生在台湾的中国人”。

回顾自己的人生,他曾以笔名许南村这样评价自己:“如果要他重新活过,无疑仍然要选择去走这一条激动、荒芜,充满着丰裕无比的,因无告的痛苦、血泪,因不可置信的爱和勇气所提炼的真实与启发的后街。”

在当天的送别会上,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戚嘉林、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元、台湾历史学者蓝博洲等出席,并表达了对陈映真先生的深切追思。

蓝博洲说,国家统一是陈映真先生一生最大的心愿。陈映真先生是一位有思想的爱国者,他的思想给两岸留下了深厚的遗产,他关于战后台湾历史的理论思考,对台湾问题的解决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吴荣元则表示,陈映真大哥应该可以含笑而逝,因为他的理想、对祖国的期望,都在逐步实现中。希望他怀抱希望,走得坦然。

陈映真挚友、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赵遐秋在现场潸然泪下,老朋友的离世让她深切缅怀。

送别会的现场没有音乐,播放的是陈映真先生生前朗读自己的作品《铃铛花》。在先生低沉与平静的声音中,人们仿佛再一次向他的精神靠近。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陈映真 台湾 两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