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国际展要接地气才能得到大众认可

2016年12月05日 16:21 | 作者:王嘉雯 | 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的氛围,享受知识的滋养。为了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感受异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国内众多的博物馆加强了与国外博物馆、美术馆之间的合作,引进了许多深受国内观众喜爱的国际交流展。这些国际展之所以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享有良好的社会美誉,除了展览本身内容丰富、展陈方式新颖之外,更重要的是博物馆贴近观众的宣传和公教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QQ图片20161205161853


博物馆新举办展览相关消息的推出,需要主办方的大力宣传。主动宣传是推进博物馆宣传推广工作的一种手段和策略,这种方式已经成为国内博物馆的常态化运行模式。2014年4月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展览开幕前,宣传策划团队根据展览进度安排,瞄准时机,邀请媒体一同见证了文物海关查验、运输开箱、专家点交、展陈布置、温度湿度调试等全过程。对于国际交流展这种揭秘性的报道,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一个经典的宣传方案,需要别出心裁的想法;一场成功的推广活动,需要精心细致的策划。2013年12月2日,国务院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博物馆组织了一批微博名人走访国博,参观鲁本斯画展、地中海文明展和中国古代文明展。受邀者包括潘石屹、胡锡进、张泉灵等众多知名人士。参观结束后网络名人们纷纷通过发布微博、接受采访等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直观感受。2015年3月16日,30多位网络大V走进国博,参观了“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书法”展,共同感受东西方艺术的魅力。活动结束后,大V们通过互联网畅谈参观体验,高度赞扬国博的展览,引起了轰动。这场策划已久的推广活动,通过网络名人的社会影响力调动了公众的参观热情,使国博迎来了新一轮的参观热潮。

博物馆是为公众普及知识、提高个人文化修养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为了让每个观众在博物馆都能获得满意的参观体验,国家博物馆推出了多种形式的人性化服务。例如展厅内放置电子显示屏播放视频短片;场馆内全面覆盖无线网络;推广应用二维码语音导览、APP导览、微信语音导览等,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方便观众更好地了解展览详情,实现互动体验。2013年“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期间,二维码总扫码数量超过41万次,最受关注的作品梵高的《柏树》就有1.7万余人扫描。这种受到观众追捧的导览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展品说明牌上的二维码,就能快速获得清晰的作品图片和详细的说明资料,还能同步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大大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加了互动体验的趣味性。

面对不同文化的国际展览,普通观众由于个人文化知识的局限性,进入展厅后大多不知道如何参观,更不清楚每件展品背后的意义与价值,此时博物馆的讲解员就成为连接展览与观众之间的重要桥梁与纽带。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讲解员会根据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和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段观众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为观众提供近乎“私人定制”般的专业讲解服务。

公共教育是博物馆事业的核心职能之一,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相应的辅助教育活动十分必要。今年年初,国家博物馆引进的“威尼斯与威尼斯画派展”是历史与艺术兼具的展览,为了让广大青少年儿童理解当年艺术巨匠们的创作,进一步感受艺术的氛围,国博教育工作者依据展览特点,开发了寓教于乐、启迪智慧、激发孩子艺术灵感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中老师的潜移默化、循循善诱,青少年儿童从中感知和理解,有利于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近些年,各大博物馆都陆续开办了专业性较强的公益讲座,这已成为博物馆界的一种新风尚。“国博讲堂”是国家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它以“历史与艺术并重”为宗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学术问题发表精彩演讲。2015年4月24日,“伏尔加河回响——特列恰科夫画廊藏巡回画派精品展”在国博开幕。此展览的作品涉及诸多美术类型和艺术流派,涵盖了许多绘画名家的代表作,是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艺术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篇章之一。“国博讲堂”特邀俄罗斯联邦文化部文化研究专家加林娜·丘拉克博士就俄罗斯巡回画派等发表演讲,从肖像画的分析和展示入手,联系那个时代俄罗斯的特殊社会环境,使观众对当时的文化和绘画有了清晰、全面、系统的了解。

事实证明,要想让更多的国际展览被国内观众所认可,博物馆必须考虑到观众的实际需求,提供以展览为核心的相应配套服务和公共教育活动,让观众在参观、欣赏、感悟、体验的同时,也乐在其中。

编辑:陈佳

关键词:国际展要接地气 才能得到 大众认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