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没有捷径:由基弗的展览想到的

2016年12月06日 15:47 | 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 

晚上发了一个朋友圈:抽象(艺术)源自于“动机”,而不是“技术”。从技术进入抽象艺术容易,但得到的结果也简单。配的图是正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在展出的德国当代艺术家基弗的一件作品。

关于我对基弗作品的理解,我之前在“冷墨”公众号的另一篇文章“巴黎蓬皮杜基弗回顾展”中有过讨论,这里不再多说,只是想谈一些看过展览的感受。

基弗的作品有三个特征:一是作品的“爆发力”强,视觉冲击力强,作品非常有力量,有强烈的生命冲动;二是对不同的材料很敏感,运用得心应手,语言的表现力极其丰富;三是作品有文化深度,对历史的反思力度很强,作品背后的知识结构很宏大,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张力很强。

1 (1)

关于这次基弗的展览存在一些争议,我的看法是:让别人去争论,展览一定要看,不看损失的只会是自己。80件左右基弗的作品,在国外也很难看到。要一遍一遍看,一件一件看,一个局部一个局部看,慢慢看,要吃透,反复琢磨,这个机会很难得。基弗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这次展览会过后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持续的影响。

由基弗的展览联想到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和问题:中国之所以好的艺术家少,就是因为聪明人太多,愿意走捷径的人太多,受到各种诱惑的多,急于求成的多,想一口吃个胖子的人多,愿意下功夫认认真真学习的人太少。没有积累,没有深度,没有力量,永远不会赢得别人真正的尊重。

艺术是一条窄路。

历史发生重大转折时,文化绝不会无动于衷。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转变,中国的艺术家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只有当代艺术能够提供我们在今天的影响力和文化价值。我一直判断中国当代艺术会发生重大转变,就是因为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中国和现存西方主导世界体系之间的关系从“冲突”转向“融入”,随着中国自身的不断调整,也会在国际体系当中逐渐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IMG_0717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当代艺术曾经存在过一种“弱者心态”,总先觉着“低人一等”,作品中总有一种“揣摩”,什么样的东西会更符合别人的要求,总想取巧,总想走捷径,总想模仿最流行的潮流,在今天仍然这么想,方向上就错了。

中国当代艺术需要一个转变,从仰视西方,回到正视自己的问题和平视世界。这种心理上的转变很重要。

中国当代艺术需要从假设“他人的眼光”,回到“我是谁?”,我的诉求是什么?我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要成为什么?

IMG_0718

看完基弗的作品展,就会知道这个世界没有捷径,一个令人尊重的艺术家不可撼动的地位,是长期努力、付出和积累的结果。你可以不喜欢基弗,比如在欧洲,与其它国家的人相比,德国人反而不太喜欢基弗(可能对基弗作品中的宏大叙事很反感),但没有人能对基弗作品的价值视而不见,因为没有人能否认艺术家建构起来的令人惊叹的复杂、庞大的艺术语言体系和文化反思的深度,无法忽视艺术家惊人的付出和努力。而与之对比,艺术上花哨的东西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终究不过是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终究不过是一场一场长长短短地临时表演。为什么好的艺术家总是很少,终究是因为聪明人太多,或自以为聪明的人太多,愿意扎扎实实下“笨功夫”的人太少。

基弗的工作室里的作品显示,基弗平常的工作量是惊人的。

11月29日,美国《滚石》杂志刊登了对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专访。在专访中,奥巴马承认,希拉里败选是因为民主党人没有很好地关注草根阶级的需求,在他们需要的地方出现,提供帮助,提出议题。“民主党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战略政策上,而没有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艺术没有捷径。

2016年12月2日

编辑:陈佳

关键词:没有捷径 由基弗的展览 想到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