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增强人民获得感更能调动改革积极性

2016年12月09日 09:58 | 作者:汤华臻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能否获取最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决定着改革的成败。三十多年过去,对于中国的改革来说,“帕累托改进”已经不多,今天的改革更像“卡尔多改进”,它涉及利益调整,既有人从中受益,也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奶酪。做好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这篇大文章,是当前改革亟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接下来该怎么干?12月5日,中央深改组召开第三十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有利于”指明改革方向,要求总结经验、完善思路、突出重点,提高改革整体效能,扩大改革受益面。同日,在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号召全党同志学习这位改革闯将“锐意改革、攻坚克难的政治担当”。

按照总体安排,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行至中期。三年多的时间里,改革以一张亮眼的成绩单打消了人们此前的种种担忧:没有冰上开车、没有空转打滑,改革始终在稳扎稳打中推进。3年30次会议198个文件,中央深改组平均每次会议审议通过6.6个文件,顶层设计愈发精细;职称评审松绑了,行政审批减负了,纪检监察发力了,教改、医改、司法改革……凡是群众关心的几乎都有回音,具体举措件件给力。事实说明:是改革,厚植了今日中国的底气;唯改革,能释放明日中国的动力。保持这股闯劲,沿着既定方向将改革进行下去,已经成为当下的最大公约数。

改革,本质上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能否获取最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当年小岗村的一声惊雷迅速响彻南北,正是因为“联产承包”“分田到户”让农民立马得到了好处,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经济学上,把那些不损及任何人却能带来好处的改革称为“帕累托改进”,三十多年过去,对于中国的改革来说,“帕累托改进”已经不多,今天的改革更像“卡尔多改进”,它涉及利益调整,既有人从中受益,也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奶酪。比如,调结构转方式要去产能去杠杆,不可避免地要关停一些粗放企业,进而会涉及人员安置和债务处置问题;再如,简政放权极大减轻了社会办事成本,但也会触发一些人无权不会办事的“本领恐慌”,诸如此类的两难甚至多难的矛盾还有很多。做好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这篇大文章,是当前改革亟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该动谁的奶酪,又该如何去动?这需要一个科学的态度和明确的标准。1992年,针对某些人对改革开放的困惑和争论,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在全国统一了认识、厘清了思路,为改革凝聚了合力。同样,今天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中这样那样的新掣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多数的力量是伟大的、要紧的,有志于改革者倘不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则无论怎样的高文宏议,浪漫古典,都和他们无干,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互相叹赏”。人民群众永远是改革的“主角”,前路越是艰难、阻力越是巨大,越要站稳人民立场,不断以改革的新进展、新成果,增强人民拥护改革的积极性。

改革有阵痛,不改革就会长痛。这着实考验人的眼光和能力,呼唤非凡的勇气和魄力。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增强锐意改革的政治担当。“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准许改革不成功,但不准许不改革”,知晓小岗村“冒天下之大不韪”率先包干,时任省委书记万里顶着巨大压力甚至做好了“乌纱帽都不要”的准备,给基层改革以充分的自主权。这股锐意改革的劲头,助推中国发展打开新局,获得了新生。的确,大石挡路,愚者只见眼前的纠葛,智者看到长远的未来。当前,改革深水区的“险滩暗礁”防不胜防,放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动别人的奶酪样样都很棘手。在眼前与未来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如何抉择?各级领导干部尤须有清醒的认识,义无反顾争当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多算改革的大账、总账、长远账。

“萦回于我心中的,不是中国已有的成就和变化,而是下一个世纪的呼唤”,万里同志曾饱含深情如是感慨。此刻,我们正在干的事业,何尝不是着眼于此?昂扬起精神,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窗口期,用好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才能不负时代和历史的重托,无愧民族和子孙的期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积蓄足够力量,推动“中国号”巨轮继续破浪前行。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改革 增强 人民 积极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