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粤桂合作建设特别试验区

2016年12月09日 14:53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经过四个月的建设,广西丰歌绿屋低碳科学建造生产基地一期主体工程共2.4万平方米的厂房已基本建成,预计明年上半年将进入试产阶段。

“我们投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看中的是这里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丰歌绿屋低碳科学建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再湘说,按照试验区“先租后让”的供地模式,公司先以租赁土地的方式建设项目一期,可以将更多资金用到生产的“刀刃”上。

制度创新营造亲商环境

与丰歌公司一样,在试验区内,即将落户的大华智能、贝朗斯医疗器械等10多个项目,也将采用“先租后让”的供地模式,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实现建厂房、出产品。

两年多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不断推进创新驱动。

创新“经停挂靠”模式,携手广州港开通“穿梭巴士”定期班轮,共享广州南沙港国际国内班轮航线。

创新“前店后厂”模式,与深圳前海自贸区结成产业协作、利益共享合作体系。

创新“前台后台”模式,以试验区股权交易中心、环境交易所作为跳板,推动入驻企业登陆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或北京环境交易所。

创新“轻资入驻”模式,创新企业落户便捷化服务供给,实现企业拎包入驻。创新“园中园开发”模式,推动瑞宝力源、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中国—东盟环保合作中心等开展“园中园”开发。

创新金融改革,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挂牌成立,粤桂股权交易中心、环境交易所、试验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顺利运营,粤桂投资开发银行等加速筹建,PPP项目库快速完善,出口退税垫付、异地金融监管等创新层出不穷。

创新生态发展模式,列出“十大禁投清单”,婉拒20多个“三高”产业项目,“绿色、低碳、智慧”发展理念赢得广泛赞誉。广西生态产业园等相继落户,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纷纷抢滩登陆。

创新人才管理,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产学研联盟、法律服务团,委员制、专员制、助理制、遴选制人才使用机制有序落实,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预选承包商、项目建设预审制等创新精彩纷呈。

探索跨区域市场化开发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徐文伟介绍,试验区实行“两省(区)领导、市为主体、独立运营”“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探索建立新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建立现有行政区划与跨区域、跨流域共同管理的关系,建立了两省区联席会议、肇梧市长联席会议、试验区管委会和开发建设公司等四层管理运营架构,完善了试验区开发建设的顶层设计。

按照“人员对等派驻、统一管理”的原则,组建统一管委会,主任实行届任制,由两省区轮流派任。按照“对等投入、收益对等分配”的原则,粤桂双方共同出资组建开发建设公司。按照“东西部及两广政策叠加、择优选用、先行先试”的原则,建立试验区独特的开放政策体系;按照“市场化运作、合力发展”的原则,探索跨区域市场化开发新模式;按照“一体化、同城化、特区化”的理念,突出优化空间布局、对接基础设施、强化产业联动、注重生态保护、共享民生福祉。

机制创新打破了行政区划壁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徐文伟说,试验区按照“一主两拓多组团”“三大基地”“六大产业”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形成了梯次产业集群以及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主线。

今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总体工作方案》和3个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9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试验区作为东西部合作示范区的效果逐渐显现。基础设施加速对接,广佛肇梧高速公路、西江干流3000吨级航道加快建设,水路、铁路、公路、民航和管道运输多种综合交通方式加快衔接,形成互联互通新格局。产业联动加速发展,与珠三角协同打造平台经济、全产业链经济和总部经济,国光电子产业园、港澳产业合作园等一批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构建,形成东西部“产业共兴、资源共享”新格局。

据统计,截至10月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入区企业达216家,其中广西片区159家,2016年新增注册企业34家。今年1—10月,试验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10.8%,呈现出逆势增长势头。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试验区 创新 合作 产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