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三位一体”打通分级诊疗

2016年12月21日 09:09 | 作者: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彩C2016-12-21zx501_P_1_670_692_1581_1205


编者按:为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12月4日,京津冀三地卫生计生委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7年)》。该计划将力促三地在公共卫生、贫困地区卫生帮扶、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在此背景下,人民政协网于12月17日在京主办了“推进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助力分级诊疗”专题研讨会,来自京津冀三地的部分医卫界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会,共同就推进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促进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建言献策。

分级诊疗制度,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既是我国新医改持续深化的重要命题,也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抓手。但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状况不容乐观——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长期存在。

社区卫生服务是分级诊疗突破口

“要顺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改革,社区医生是突破口。”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会长陈啸宏在研讨会上坦言,百姓的看病诉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看得好病、方便和省钱,社区医院在后两个因素方面具备天然优势,因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医院的服务能力,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当务之急。

陈啸宏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多人回应。对于提高社区医院的服务能力的举措,全国政协委员范利给出的建议,是将去基层医院带职工作作为职称晋升的条件。

“医务人才匮乏,是目前推进京津冀医疗一体化和分级诊疗制度的掣肘。那么基层医院的医务人才该如何培养呢?建议新完成规划培养的临床医师,在确定工作单位之后,要至少到下级医院带职工作一年。以此类推,上一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每次晋升之前,都应该具有到下一级医疗机构带职工作半年或者一年的经历,不然不予晋升。”范利同时强调,将去下级医院带职工作作为职称晋升的条件,还需要经济杠杆的调节。比如,由档案所在单位发放带职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由带职单位负责发放绩效工资,这样就能够带动带职人员在下级医院工作的积极性。

上级医院医生坐诊社区医院,固然是提升社区医院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但在天津市政协委员张慧看来,要构建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还需要上级医院真正强化技术帮扶。

“我们的调研发现,现在很多医联体,虽然也在下派医生,但是被下派的医生做了多少服务、下级医院的医生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却并不清楚,这就有违了医疗体下派医生的初衷。因此我们认为,要真正实现对社区医生进行传帮带的目标,仅仅下派一两名医生是不够的,而应该是一个团队下去,其中包括医生团队和管理团队。”张慧强调。

“并且,下派的医生团队应切实符合社区需求,还需要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管。比如,一个以老年人为主的社区,常见病、慢性病多发,就应该下派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医生下去,而不是派个心外科的医生下去,因为他在社区医院根本做不了手术,也没有办法完成医院管理。也就是说,上级医院的医疗团队下派,不光是帮社区医院看病以及完善就诊流程,更重要的是要把正确的就医理念带到社区医院。”张慧告诉记者。

京津冀医疗一体化首先需要医疗数据共享

统计数据显示,现在每天约有70万名患者来到北京就医,其中超过20%来自河北,且以基层为主。除北京外,天津地区三级医院也是河北地区患者的重要流入方向。

参加研讨会的委员和专家们认为,要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以及医疗一体化,上述状况亟待破题。

“要推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首先需要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比如,医疗检查的结果应该是三省市医疗机构互认的,不能在河北做了核磁,到了北京或者天津的医院不被认可,又得重新做一遍,这就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要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就需要破除利益阻碍,京津冀三地医院甚至本省内的医院都不能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主要原因就在于医院要负责营收以维持自身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杨金生表示。

“就京津冀地区的医疗一体化而言,缓解京津地区的医疗服务压力,提升河北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才能最终达到协同发展的格局。现在,重复化验、重复检查既为百姓所诟病,也让大医院不堪重负。所以,建立京津冀三地认可的大的检验中心、透析中心、病理中心等多个大的中心,就可以避免患者都跑到大医院去做重复检查,也就切实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建议。

“信息孤岛,是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推进的最大障碍。”长期致力于互联网医院建设、并就此承担了国家课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徐亮也表示,如果基层和大医院能够实现数据分享,如果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健康档案,在各家医院节约的检查费用就很可观。

“下到基层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必备路径。也是在往下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基层医院的能力往往并不低,但是他们的能力却没有得到适当的发挥,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数据。实际上,大医院的主要优势就在于拥有专科的检查仪器,有数据可依靠。比如我参加全国政协的‘卫生三下乡’活动,都得带着仪器,离开了设备和数据,我到社区医院看不了病。同样的,如果基层的医院拥有了简单的专科检查仪器,数据就能出来,他们的能力也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徐亮介绍。

推进分级诊疗健康教育不可或缺

“的确,我国基层医院在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方面,能力并不差。但为什么百姓仍然习惯选择北京和天津的大医院,跟他们的健康素养也有密切关系。”殷大奎表示,从事健康教育工作多年,居民健康素养堪忧一直是他的深刻感触。

“我常常说三句话,‘只治不防,越治越忙’,‘只治不防,花钱心慌’,‘只治不防,痛苦悲伤’,而要提高居民对疾病的预防能力,就需要他们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比如感冒、高血压防控等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患者具备了基本的健康素养,就会明白这些病在当地医院就可以解决,不一定非得挤到协和医院等国家级大医院。”殷大奎感慨道。

范利则建议通过医保的浮动制来解决健康教育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健康教育大都是泼水式的,有去无回。如果我们把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医生执业和百姓生活的必然行为,然后由国家层面通过医保的浮动制度来推进,就能达到健康宣教的真正实效。”范利说。

“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对健康生活方式践行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他能够享受的医保报销程度。比如,加大健康教育经费的下拨和健康教育培训的开展,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让他们致力于健康宣教工作。对于能够按时参加健康教育培训的居民,在基本医保参保时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优惠。对于那些不参加健康教育培训的居民,其医保参保费就应该适度上调。如果居民有抽烟、嗜酒、肥胖等危险因素,又没有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没有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增加一项危险因素,就应该按一定的比例下调医保报销费用。也就是说,通过医保的调控手段,强制百姓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这种行动就会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范利解释道。

“其实,所有的机制探索,都需要制度保障,京津冀地区医疗的协同发展同样如此。但我们作为工作的相关推动者需要明白,医疗、医保、医药应该是三位一体而不是三足鼎立,只有首先实现了制度上的协同,才可能做到实际工作的协同发展。”张慧最后强调。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三位一体 分级诊疗 京津冀医疗一体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