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陈清华:文化园区不能“重有形、轻无形”

2016年12月26日 11:29 | 作者:陈清华 |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近年来,各地纷纷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雨后春笋般建起了各类文化园区。文化园区链接了信息、创意、科技、金融、人才和市场需求等文化产业发展要素,又集聚了文化企业、研发机构、大众传媒、艺术家工作室、物业管理和教育培训机构等文化产业发展模块,对文化产业发展可谓“功不可没”。不过,不少地方综合实力很强并有较大知名度的文化园区并不多。部分文化园区甚至出现了“重有形园区、轻无形服务”“有文化企业、缺产业链条”甚至亏损、关门等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同质化恶性竞争,集聚效应不明显。不少文化园区遵循政府导向模式,没做深入的可行性调研,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同类型文化企业在价格上恶性“砍杀”,品牌上相互倾轧,资金上互相挤压和人才上互挖“墙角”等。二是盈利模式单一,亏损现象严重。大多数文化园区运营公司盈利模式单一,仅做“二房东”,通过赚取租金差价和做一些简单的园区配套服务等维持生计。三是专业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强。四是借文化之名,行房地产之实。许多文化园区打着文化创意的牌子,做的实际上是房地产买卖。

要解决上述问题,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园区和文化企业解决供需错配问题,并以优化制度供给为“支撑点”,由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

创新考核,提升规划供给水平。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应立足长远,依据本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选择其他地区难以竞争的优势,对相关行业进行分类筛选,确定资源配置方向和策略,再进行文化园区规划设计。一般情况下,文化园区专业化程度越高,文化企业聚集规模越大、越快,越容易形成上下游齐备的“产业链”,越容易形成“集聚效应”“市场效应”和“品牌效应”。

创新机制,提升利润供给水平。要使文化园区做到有持续的创新“造血”能力,一是要构建合适的盈利模式,提升利润供给水平。二是要创新方式,提升人才供给水平。三是要创新机制,提升资本供给水平。文化园区应为文化企业提供建立金融投资对接服务机制、建立金融投资信息平台、举办金融投资知识培训、互相担保或集合发债等服务。

创新思维,提升融合供给水平。政府要推动文化园区和文化企业转换思维方式,研究融合模式,搭建融合平台,拓展融合广度深度,完善融合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信息链、服务链和政策链,将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体育、文化与商贸、文化与制造业、文化与农业等融合起来发展,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附加值,从而使文化园区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交易设施、内在机制和市场规则等相对完备的“生态系统”,造就适合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的“生态环境”。

作者:江苏省社科院《江海学刊》副主编、研究员 陈清华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陈清华 文化园区 文化企业 研发机构 大众传媒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