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家庭医生一步步走入百姓家

2016年12月28日 10:09 | 作者:韩璐 | 来源:健康报
分享到: 

到2020年,让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是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设立的目标。建立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不仅有望打通分级诊疗的“任督二脉”,更有助于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护服务的需求,增强改革获得感。

中国式家庭医生如何在医改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家庭医生走进寻常百姓家,各项改革又该如何配套呼应?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革观察系列报道。

u=1186437309,3816185430&fm=214&gp=0

■家门口有了健康守护人

家住上海市闵行区莘庄报春路的张金红老伯患高血压、糖尿病10余年,2008年做了支架手术,需要长期服用的近10种药物有的要去二级、三级医院才能配到。自从和家庭医生李云贺签约后,他再也不必为配药而奔波了。

2016年,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了“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试点。张阿伯在三级医院开具的处方,在社区可以延续使用,药品直接配送到家门口的站点;慢病药品一次配药量增加到1个月~2个月,只要每月去一次社区,就可以配齐所需药品;李医生不仅跟踪管理张阿伯的健康状况,在需要向上转诊时还能优先预约。社区实行诊察费减免、药品零差率供应,医保报销比例又高,算下来,每个月医药费又省下100多元。据了解,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已签约“1+1+1”居民近2万人。

按照国务院医改办的要求,今年年底前,全国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城市家庭医生签约率要达1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率要达30%以上,更多“张阿伯”的健康将有人管、管得好。

■签约服务试点遍地开花

实际上,早在2011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但由于当时的能力和配套改革条件有限,政策设计只停留于框架。今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人社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将各地经验做法融入其中,使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的路线图得以明确。

在上海,家庭医生制度启动了“2.0版本”:探索“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居民可自愿签约1名社区家庭医生、1家区级医院与1家市级医院。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展示了两组数据:全市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签约“1+1+1”居民超过100万名;为签约居民开具延伸处方10万余张,金额超过2000万元。2016年100万名签约居民70%以上的门诊就诊发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镇江,“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服务全面推行已近6年,“3”作为恒量,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预防保健人员构成,“X”作为变量,由大医院专科医生、护士等人员组成。该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林枫表示,在帮助签约对象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就医指导、选择相关专家等方面,“X”的作用得到了积极发挥。自2014年以来,该市又通过大医院骨干下基层,增加了签约服务的吸引力。截至今年11月底,该市共有4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全科—专科联合门诊工作,开设联合门诊76个,接诊3.58万人次。

在杭州,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已经覆盖28%的户籍人口,八大类重点人群(0~7岁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孕妇、重型精神病患者、残疾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和高血脂患者)覆盖率达64%。该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周智林说,杭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向主城区以外的7个区(县)推广实施,年底前即将覆盖全市。2017年,该市还将在签约信息平台上增加重点人群的分类统计功能,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在首创“三师共管”的厦门,由大医院专科医师、基层家庭医师和健康管理师共同组团为慢病患者服务的探索稳步推进。该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杨叔禹说,截至今年11月,全市3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师共管”高血压病人21.3万人,规范管理率达62.4%,控制达标率达51.6%;管理糖尿病病人8.8万人,规范管理率达62.3%,控制达标率达43.6%。今年8月,该市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将“三师共管”服务与签约服务平稳衔接,并实现了签约信息管理系统与医保系统的顺利对接。如今,厦门慢性病基层首诊制度基本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已达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29.40%。

■为健康中国提供依托

“健康中国一定要建立在人人拥有基本健康服务的基础之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院院长曾益新认为,家庭医生制度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贯彻好“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38字方针,必须以家庭医生制度为依托。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梁鸿提出,长期以来,百姓患病后往往直接选择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出现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门可罗雀的无序诊疗格局。要打赢推进分级诊疗这项攻坚战,突破口是建立并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医生制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慢性病患者不仅需要良好的治疗方案,还需要家庭医生提供一对一的连续健康管理与综合干预,帮助实现有序转诊。”梁鸿说。

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春林认为,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能让公众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提高对医改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还有助于纠正大医院的无序扩张,实现强基层目标,提升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绩效。

“如果签约后,医保能够实现按人头付费,家庭医生就成了居民健康和医保费用的‘双重守门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资源分配中的话语权就会提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就会加大。这样,以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的医疗新生态也将逐渐形成。”金春林说。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家庭医生 签约 服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