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工读学校再审视:能改变问题学生 可家长拒送来

2016年12月30日 11:27 | 来源: 澎湃新闻
分享到: 

“生源越来越少,不知还能办多久”

尽管早就有专家呼吁应该重新重视工读学校,发挥工读学校“中间地带”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读学校已经开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如今启德学校有29名教师,但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却仅有21名,其中初二年级只有2名学生,在教室里,两名学生各坐在教室两端,教师站在中间讲课。

“9月1号我们只有14个学生,后来9月5号时有了17个,现在是21个,明年初三的13个学生就要走了。”梁根余说,收生工作现在是工读学校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

“不是没有问题学生,各个学校都有,但缺少法律支持和行政手段,有些学生行为已经很恶劣了,但家长不送过来,我们也没办法,而如果不及早介入,后面问题会更严重。”

梁根余认为,目前管理部门和社会对于工读学校的重视程度都不够,虽然工读学校仅是教育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学校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有些孩子的负能量是会影响到周边同学的,比如校园欺凌,对被欺凌学生可能会造成一辈子的阴影。假如这部分学生能送到工读学校来,至少对其他学生的影响能减少。”

生源难题也在困扰着辛灵中学,高峰时期曾有200多名学生,如今学生只有70多人。谢小双说,为了让学校生存下去,辛灵中学提出了“送教入校、送教进家、送教进社区”的口号,教师们拿着帮教名单,每天到处跑,主动关心其他学校的“预控生”,提前介入,预防为主。

对于为何生源会减少,梁根余说,除了政策的改变外,还有一些是源于家长对工读学校的误解,“有些家长会认为,工读学校就像少管所一样,孩子在学校会受到委屈,甚至学坏。但他们只要到我们学校来,看到我们的校风校纪还有教学方式,就会知道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还有一些家长,你说他的孩子有各种问题,在学校欺负别人,他不会承认的,总觉得把孩子送到工读学校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了。”梁根余说,有时即使他们已经看出孩子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家长仍然不愿意把孩子送过来,工读学校也没有办法。

对此,谢小双告诉澎湃新闻,曾经有一个行为比较恶劣的女学生,再不过来可能就真学坏了,但她母亲认为工读学校名声不好,也下意识觉得环境不好,始终不愿意把女儿送过来,“我拿着水果去她家跑了5次,她妈妈才同意来看一看,一看和想象中确实不一样,这才愿意让孩子过来试试。”

此外,于普通高校而言,除非学生的表现已经到了无法管教的地步,轻易也不会把学生送到工读学校,“我们学校学生的学籍还是在原来学校的,而普校追求升学率,他们会认为,孩子送到工读学校,学业肯定是跟不上的,那么中考的时候就会拉低学校水平。”

梁根余说,以上种种原因下,导致工读的学生越来越少,大多数的工读学校甚至因为没有生源已经关闭了,“我现在一边办一边在担忧,我们还能办到什么时候?因为现在学生越来越少了。”

“工读学校或专门教育学校还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然性的,不像部分人认为的那样到了应该取消的时候。”谢小双说,全国范围内,这些“暂时犯迷糊的小生命”数量还很大,“只要这些‘迷糊的小生命’还存在,社会就不能缺少我们这样的专门教育学校。”

他说,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家庭,产生着问题孩子,因此专门教育学校的任务一直很重。“我们是在为区内其他学校保驾护航,提供服务,为社会安定和谐做着贡献。”

在谢小双看来,专门教育学校是为社会服务,是为区域内其他学校服务的。“专门教育学校就是学校与司法系统的缓冲带,专门‘收治’那些一般学校管不了,但尚有教育可能的学生。”谢小双说,“我们就是在‘扫雷’,我们多扫掉一个雷,社会就多一分安定。”

因此,他指出,专门教育学校需要得到管理部门更多的重视、财政资金投入,以及更多人力的投入。“让优秀、肯干事肯吃苦的校长、书记到专门教育学校任职,才能办好学校。将一个个尚在萌芽状态的‘定时炸弹’拆除掉,这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贡献,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编辑:梁霄

关键词:学校 学生 工读 审视 改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