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缂丝,光阴的果实

2017年01月11日 16:24 | 作者:如梭 |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分享到: 

每每为好奇者介绍缂丝,总会先强调这是“织”出来的,图案与底色一气呵成,并非在面料上绣制所得,然后就搬出“通经断纬”的织造理论。虽听者频频点头,但仍能感知多数人内心还是疑惑与茫然的,不仅关于工艺,更多的困惑在于:这手艺放到今日有什么用呢?这么费劲留住它又意义何在?

缂丝作品《白梅栖禽》

这些问题很大,很沉,我没有把握回答,所以只好避重就轻,转而向他们介绍说,这工艺原是用来织造皇室和贵族袍服、官服补子的,即便在《红楼梦》中的贾府,缂丝也是稀罕物。于是,方见得不少听者恍然大悟,再度仔细端详起眼前的织物。

御用是对缂丝地位的历史认可,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它的价值和远离民间的缘由。通俗地说,用得上这种工艺是显示身价的。那么除此之外呢,为什么是缂丝,而不是别的织造手法被赋予“织中之圣”的美称?

缂丝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古埃及和西亚地区的缂毛工艺,在汉代甚至更早,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到中国。这种用毛线做纬线的缂毛工艺,逐渐被用丝线做纬线的缂丝工艺所取代,并一直流传下来。缂丝刚出现时以实用为主。到唐宋时期,艺术空前繁荣,经上流社会的积极推动,有了缂丝欣赏品出现;明宣德年间再兴,重新摹缂名人书画,开创缂丝的第二个兴盛期;清代由于宫廷内外对奢侈纺织品的需求大增,缂丝走向全盛;而缂丝行业的黄金岁月则在上世纪80年代,除艺术品外,主要生产外销的缂丝和服腰带,缂丝技艺亦愈见精良。

由古至今,虽然制作缂丝的木机变化不大,但作为人类织造技艺与智慧的见证,似乎每个时代都会给予缂丝发展新的历史命题。我们应该庆幸,诞生于汉唐时期的工艺至今仍可见到它的延续,通过这些经纬艺术的遗存,我们有幸窥探中国文化和人文的演变。关于人文,钱穆先生说:“物相杂谓之文,所以文就是一种花样……时空相杂遂形成今日的社会,用中国话说,即一经一纬,而织成了人群相处的文采即谓之人文,人文也可说即是世网。 ”那么缂丝,已然是这纹样中的一丝一缕,或索性像极了这张世网的缩影。一件缂丝织物,大概可以看作一种关于时光,或关于世事的启示。

“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赞誉,倒不如理解为“一寸光阴一寸金” ,正是那些不知姓名的人,一丝一缕,一梭一拨,日复一日,织造出一种美感,呈现了生丝的挺括顺爽,熟丝的柔滑光泽,以及金丝的熠熠生辉。看似简单规整的一朵宝相花,都包含了一位缂丝师傅数十年的织造修行。缂丝意味着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不敢怠慢的心情。一件缂丝成品要经历近30道工序,一根丝线的疏漏便会造成整幅作品无法挽回的恶果。只是,在这个可以便捷获得物质的快节奏时代,手工织造为稳步前行的“慢”留得了一份空间,让人明白心手相连,因果相连,每朝向最终呈现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法糊弄或粗糙对待的过程,织物就是光阴的果实。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缂丝 红楼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