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画廊艺博会的发展态势

2017年01月17日 16:35 | 作者:陈佳 | 来源:上海大学
分享到: 

随着国家文化战略的提出,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渐成一种产业。在国家文化战略的推动下,艺术市场国际化、区域化的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国家及地方的规模化投入为这一趋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1]中国艺术市场逐步摆脱民间自发、零散的局面,转而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QQ图片20170117163456


一、 画廊、艺博会的发展

画廊业是中国艺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廊业所面对的中国艺术市场以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勃然而起的动力进行着艰难而又富有创造的转型。在国外,画廊是艺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其最主要的职责是挑选优秀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以艺术质量来确定画廊在市场中的地位。画家主要与画廊签订经纪代理合约或口头协定,个人很少介入经营。[2]画廊在经营过程中,通过明示担保,确保自己销售作品的合法来源和真实性,保证艺术家和消费者双方的权益。衡量一个艺术家的身价不是看他获过什么奖,而是看与他签约的画廊到底是哪一家。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画廊业在中国艺术市场的作用任重而道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画廊业从最初零乱、无序、弱小的状态中逐步成长起来。尽管还不是很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业态,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规模,成为影响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已经孕育了艺术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经营商品画和装饰画的中小型画廊。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市场进入全面复苏时期。随着国际注意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注意到了中国现代派艺术在未来市场中的广阔前景,他们开始以各种形式进入到中国的艺术品交易中来。其中,对中国艺术市场影响最深刻的,莫过于将西方现代艺术体制的画廊理念引进了中国。1991年,澳大利亚人布朗·华莱士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现代画廊——东便门角楼的红门画廊。1996年,瑞士人劳伦斯·何浦林(Lorenz Helbing)在上海创办了香格纳画廊。中国的画廊业在现代派和外来资本的合作下日渐成熟起来。

2004年1月17日,位于外滩三号的沪申画廊在以“超越界线”命名的首展中拉开帷幕,一个具有当代气质、颇具规模并拥有国际专业水准的艺术空间落户浦江,为上海这座城市在新时期所展现出的对文化艺术的理想、自信和追求增添了新的注释。2004年,文化部推出27家诚信画廊,并于2005年年底,举办了诚信画廊精品巡回展。自2004年以来,文化部先后开展了3批“中国诚信画廊”评选活动,共评选出64家优秀画廊。2012年,根据《文化部关于加强艺术品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市发〔2011〕55号)要求,文化部开展了诚信画廊复核及第四批诚信画廊评审工作,保留了49家企业“诚信画廊”品牌,15家企业取消“诚信画廊”资格,并评选了45家画廊为第四批诚信画廊,从而全国诚信画廊总数达到94家,其中上海地区有16家。

艺术博览会是艺术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也是一个国家画廊形象和实力的集中展示平台。它是艺术家和消费者集中的场所,也是举办城市吸引旅游者和提高知名度的手段。[3]艺术博览会主要参展对象是画廊,具有高标准的要求,专业化的运作,广泛的宣传,便捷的服务。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博览会,每年其评选委员会要从全世界900多家报名的画廊里确定300个画廊参加,主要是考核参评画廊的国际化程度、艺术质量以及流派的多样性,努力寻找最优秀和最有代表性的画廊参展。

1993年11月16日,首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广州举行,拉开了我国艺术博览会发展的序幕,实现了中国文化发展模式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的重大进展。首届艺术博览会的商业氛围并不浓郁,参展者也多数是知名画家,而且也并没有想到要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市场,展览的性质更为突出。以后几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商业运作方面不断成熟,中国艺术博览会的发展经历了政府主办——学术机构主办——公司主办的过程,逐步完成纯商业化运作的转变,确定了其商业性的发展趋势。[4]1997年,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标志着以北京、上海、广州为龙头的三大艺术博览会格局的形成。上海艺术博览会属于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部分,在国际艺术节的基调上提出“精品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口号,借助艺术节的人气和宣传力度,着重于艺术国际交流和文化形象塑造。

2000年,在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法兰西画廊带来的罗丹雕塑名作《思想者》的成功售出,增强了海外画廊对国内市场的信心,海外参展商的数量不断增多。[5]2003年9月11日,德国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创作的7幅版画在中国首次举办的艺术沙龙——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上与中国观众见面。2003年10月28日,作为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主要活动之一的2003上海艺术博览会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其中,首次参展的韩国画廊协会携韩国十多家顶尖画廊,另精选3家日本画廊加盟,以近4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抢滩艺博会。2007年9月,“首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作为亚洲目前最高标准的国际性艺术博览会登陆上海,来自“艺术之都”的意大利人在上海策划的当代艺术展首次亮相,令本年度所有的中国本土艺博会黯然失色。展会汇集了来自亚太地区和顶尖国际市场的129家优秀画廊,吸引了全球众多收藏家到场。由此,上海在世界艺术地图上成为了一个崭新亮点。

2012年5月18日,首届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在上海花园饭店开幕,开启了上海酒店型艺术博览会样式。2013年11月28日,首届ART 021艺术博览会则专注于小而精的艺博会模式。2014年,随着上海艺术影像展、艺术都市展、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陆续登场,上海的艺术博览会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二、 相关政策支持

随着中国画廊行业的兴起,政府为服务其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1994年11月25日,文化部颁布了《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文化部令第8号)。此《办法》对于加强美术品经营管理,保护创作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明确了艺术品市场的行政主管部门;规定了设立画廊、画店、美术品公司的申办程序,对于举办美术品比赛、展览、展销、拍卖等活动条件和履行的手续也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同时在经营管理方面,明确了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艺术品的经营活动。[6]

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这是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对于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促进文化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和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是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2004年6月2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修改稿在《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允许个体、私营、民营包括外商投资艺术品经营活动。《办法》的修改经过了两年多时间的调研和论证,期间多次征求了经贸委、外经贸部、海关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并召开专家和经营者座谈会,对《办法》的各条款进行深入论证。

艺术品是有形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财产。为了保护国家的艺术精品,政府制定严格的进出口政策,包括通过严格的进出口审查制度,保护艺术品的合法流通,通过关税制度调节艺术品进出口市场,通过进口税率来显示国家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程度,通过进出口制度促进当代艺术品的合法国际贸易。

1997年2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口展览品监管办法》,规定了进口展览品需向海关申报的具体程序,包括明确办法所涵盖的进口展览品的范围,规定进口展览品来华举办展览会的单位,应将有关的批准文件,事先抄送展出地海关,并向展出地海关备案,对于进口展览品应履行的手续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1997年6月27日,文化部发布了《文化部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管理规定》(文化部第11号令),明确了文化部负责全国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归口管理和宏观调控的职能,规定了申请从事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资格的经营机构和经营场所需具备的条件及其资格认定程序,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7]2004年7月1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文化部关于修订文化部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管理规定》。这些政策法规为艺术品进出境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虽然在很多方面仍需完善,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艺术品进出境的随意性,促进了艺术交流,有力遏制了民族艺术精品的流失。

2003年10月20日,文化部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此意见成为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指导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文件。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2008年4月,文化部成立中国现当代艺术推广工作委员会,并设立中国现当代艺术推广专项资金。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实施的“2008中国现当代艺术推广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现当代艺术国际推广项目”、“中国现当代艺术重点推广展览”及“中国现当代艺术研究和培训项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8]2011年10月1日,《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美术、文博项目资助实施细则(2011年修改版)》发布,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财政局直接或委托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负责资助艺术创作和展览,资助款项由上海市财政局直接或委托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以一次性或分期拨款的方式予以拨付。

我国的画廊行业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随着画廊行业的发展壮大,政府开始制定各种政策服务于产业的发展。画廊行业先于政策而发展起来,针对画廊的特定政策并不多,这是画廊行业一直不温不火的政策方面的原因。而艺术博览会则带有明显的政府规划,其主要是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发展并完善起来。艺术产业的发展是在整个中国改革开放中出现并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大的政策前提不能忽视,而中国的艺术政策在主动和被动中交替进行,既有政策主导、规划,也有服务和促进,而由规划向服务的转变,是政府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的过程。



[1]西沐著. 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概论[M].北京:中国书店,2010.11,第288页。

[2]刘玉珠主编. 2006年中国文化市场发展报告[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03,第273页。

[3]刘玉珠主编. 2006年中国文化市场发展报告[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03,第274页。

[4]曾陆红编著. 收藏与艺术品市场[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05,第7页。

[5]胡晓明,肖春晔编著. 艺术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03,第77页。

[6]孙家正主编. 中国文化年鉴 2002-2003[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04,第62页。

[7]林日葵著. 艺术经济学[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08,第257页。

[8]欧阳友权,柏定国主编. 2009中国文化品牌报告[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04,第16页。

编辑:陈佳

关键词:画廊 艺博会 发展态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