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上海浦东:知识产权“三合一”改革迈向“深水区”

2017年01月17日 23:02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上海1月17日电(记者吴振东、刘品然)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要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并实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更加顺畅、执法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浦东,集专利、商标、版权于一身,兼具行政管理与综合执法两项职能的独立知识产权局2015年1月1日正式运行。变分散管理为“三合一”集中管理,两年多来,企业从改革中得到实惠,政府职能履行也更加顺畅。知识产权发展环境的改善,助力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

云山路1080弄1号楼,是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公共事务一站式办理窗口所在地。“以前办理专利资助、咨询商标申请等事项,至少要跑两三个地方,每个部门的要求和流程还不同,现在只需到一个窗口就解决所有问题,省时、省力。”上海张江某软件企业负责人说。

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秘书长、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吕国强表示,浦东知识产权“三合一”改革不是简单的归并整合,而是对涉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各个环节的全部要素进行重新架构,构建起“监管和执法统一、保护和促进统一、交易和运用统一”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做到“一个部门管理、一个窗口服务、一支队伍办案”。

原来由3个部门承担的职责,现在由1个部门来担,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也曾感到“压力山大”。“首要工作是梳理权责,我们最终明确了9个责任事项,75个权力事项。此前,这些事项分散在多个部门,存在不少交叉和重复。统一管理后,就可按照统一标准综合平衡,大大提升了管理效能。”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局长林本初说。

2015年,浦东新区积极破解制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主要障碍,在全国率先推出知识产权金融卡项目,让那些没有固定资产但有知识产权的企业也能获得银行较高额度授信,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据了解,该项目从酝酿到推出不到3个月时间,而在“三合一”改革之前,往往需要多部门讨论、协调,费时费力还不一定有结果。

增强企业“获得感”,始终是“三合一”改革的目标。2015年,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在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开展了对其“大动脉腔内治疗支架关键技术”重大研发创新项目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取得良好成效。“企业知识产权事务从来都是和企业经营战略紧密结合的,很难把专利、商标、版权分隔开。‘三合一’之后,明显感到政府管理效能的提高,对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该公司知识产权资深经理张丽红说。

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研发出一款即时检测(POCT)新产品,公司负责人却担心产品一上市就可能被仿冒,如果起诉,企业又面临高昂诉讼费和漫长的时间成本。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推出的知识产权综合保险则给企业服下了“定心丸”。该保险项目为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等的复合险种,且保单全球有效,可以有效降低科技企业维权和创新的风险。目前,浦东多家企业已经表示了参保意向,并进入保单条款、保险金等具体细节洽谈环节。

与此同时,在执法领域,浦东新区目前已初步形成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框架及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平台,并支持以人民调解为主导,鼓励商事调解和行业调解等多种形式参与,实现政府部门行政调解、人民法院司法调解以及人民调解为主导的第三方调解组成的“三调联动”机制。2016年全年,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化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57件,其中展会知识产权纠纷32件。

在服务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创造数量和质量快速提升。2016年1至11月,全区专利申请突破2.6万件,同比增长33.2%;专利授权突破1.4万件,同比增长19.6%。截至11月,全区有效专利突破6.9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4.4件。

浦东知识产权“三合一”改革,还极大促进了国际投资者、企业界和各国政府部门对上海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水平的信任。一批国内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社团组织以及各类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向浦东集聚,为上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基础保障。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吕国强表示,知识产权“三合一”改革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2017年,浦东“三合一”改革还将不断走向深入,释放出更多制度红利。上海也将以建设国家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为契机,不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为国家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提供有益经验。(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上海浦东 知识产权 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