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杨桦:体育院校肩负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重任

2017年01月18日 08:39 | 作者:解艳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问:作为培养世界冠军的摇篮,北京体育大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史?

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最初的办学目标是,培养体育干部和体育师资,训练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研究提高体育理论和运动技术。1956年,北体大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高等教育体育专业师资,并被充实到高等体育院校,被称为培养体育人才的“工作母机”。随后,北体大经历了初创的艰辛、“文革”的浩劫、改革的新生、事业的腾飞、跨越式的发展等阶段。到2001年,国办发〔2001〕15号文件指出,要把北京体育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高水平的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根本任务是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体育专门人才,至此,北京体育大学迎来了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又一次契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 杨桦

问:您刚才提到“三结合”模式,何为“三结合”模式?

杨桦:“三结合”的实质是改变单一的以培养师资为主的培养模式,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体制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高等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开展高效益的运动训练、高水平的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决策咨询闯出一条新路。

“三结合”是以教育为基础,通过教育实现对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以科研为动力,通过高水平的科研促进教学、训练向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使教学、训练的经验、规律得到理论上的提升;以训练为中介,高水平的运动训练以及体育规律的认识和探索对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体育的根本特征决定了教学、训练的成果要在高水平的运动实践中得到检验。

问:作为体育院校的排头兵,您认为目前体育院校面临何种发展契机?

杨桦:当前,党中央把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对于体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不断增强。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46号文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可以说,北京·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等重大任务,为体育院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并提出了新要求。

问:目前高等教育在培养体育人才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杨桦:以往单一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国内国际发展需要,体育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对于我们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无论从狭义还是广义的体育人才来看,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比如现在从事体育教育的师资较为缺乏,从事竞技体育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数量也很少。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时代的来临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管理、体育康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尤其紧缺。

目前一些高校也在进行改革,但只是小修小补的调整,比如增设了一些社会紧缺专业的相关课程,但这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要完成创新型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要瞄准社会需要和人民群众需求,这就要求办学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培养途径都要进行大的变革。

问:对于学校未来发展,您有何设想?

杨桦: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在“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的引领下,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推进内涵式建设,强化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双一流”建设。全面备战服务参与冬奥会,坚持“以奥运促发展,以发展助奥运”,在竞技备战参赛、科技攻关服务、场馆服务保障、提供人才支持、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继承奥运文化遗产、维护安全稳定等方面全面备战和服务奥运会。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积极投身全民健身服务。探索成立中国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加强高水平智库建设,争取建成2—3个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体育智库。立足体育,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努力成为中国体育事业和高等体育教育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体育院校 杨桦 健康中国 体育强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