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安徽省歙县政协委员为非遗传承支招

2017年01月18日 11:35 | 作者:方伟 | 来源:黄山在线
分享到: 

传承人是民间文化遗产持续发展的主体和主要动力,非遗保护最核心的要素是“人”,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是目前政府和学界关心的问题。如何做好非遗传承工作,防止“人走技失”?近日,在歙县“两会”上,政协委员纷纷参与讨论并提交相关提案。

省级非遗(砖雕技艺)传承人吴正辉在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大非遗传承人保护力度的提案》,他表示,歙县历史悠久、文风昌盛,工艺美术品类众多,拥有非遗传承人302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7人,省级传承人36人,市级传承人132人,县级传承人127人,建有省级传习基地4家,市级16家,县级6家。“虽然政府从财政上给予省级、国家级传承人一定的传习资金支持,但是传承人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依然值得重视。”吴正辉说,歙县非遗传承人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传承人的年龄问题,许多传承人面临普遍断层、后继缺乏的困境,老的传承人一旦去世,有些技艺或将面临失传的可能;其次,民间工艺类的非遗也因不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无法形成广阔市场,导致一些行业学徒和从业人员减少,如徽墨行业学徒难招等;再次,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悄然改变,传承人离开文化原生地,一部分非遗开始发生“遗传变异”(手工制作被机械取代),一部分则面临最终失传的可能性。

非遗传承问题引起了众多人士的关注,九三学社歙县支社也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建议》。他们认为,很多非遗传承人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非遗技艺不能进行科学地归纳总结,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只是言传身教传授技艺,很难得到科学保护与推广,以致于难以取得省级或者国家级标准认可;没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机构和专业的老师及完善的教材进行系统教育,很难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事业中来;地域之间对非遗的保护传承缺乏协作,徽州传统文化内涵深厚,涉及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项目内容众多,很多项目并不是歙县申报,主管保护单位也不在歙县,但非遗项目所包涵的内容在歙县却拥有大量资源,如徽州民歌、徽剧等,由于保护的主管单位不在歙县,在挖掘、整理、保护过程中没有相应的经费作保障,区县之间缺乏协作机制,很难对项目全面系统地保护与传承;同时,非遗保护传承资金不足。

为此,他们建议,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非代表性传承人两类主体分别制定不同认定标准和资助标准,为省级以上传承人每年免费体检一次,加强县级以上传承人对外宣传力度,走进高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保护传承人的影像资料和项目资料,在关注传承人健康的前提下,尽快组织力量用口述历史、原生态记录、制作全程影像的方式,全面保存非遗项目的完整影像资料,根据影像资料可以复原非遗项目;编辑各项目文献整理出版,为后人提供宝贵资料;让“名师带徒育才”工程中名师,以及体现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享受部分特权(如免费游景区) 等,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促进师徒传承;加强对涉及非遗产业的管理与服务,在同类行业建立行业协会,通过协会管理,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经济发展,以产业的发展带动非遗的科学与传承;设立非遗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做好高等院校非遗传承教育工作,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培养非遗传承人。

编辑:薛鑫

关键词:安徽省歙县政协 安徽省歙县政协委员 非遗传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