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访延安情演延安戏

​ ——尚长荣谈55年来与延安的不解情缘

2017年01月22日 08:56 | 作者:尚长荣 口述;记者杨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编者按:

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对延安有着深刻的印象和深厚的情谊。这源于自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他曾多次到访延安,而每一次到访,都带着当时特殊历史时期的印记,留下了不一样的故事,甚至成就了尚长荣戏剧人生当中的重大变化。而更重要的是,他曾两次主演了以延安为题材的京剧。本期华夏周末就此专访尚长荣先生,请他谈谈55年来到访延安的经历。

尚长荣

尚长荣

尚长荣(右二)在现代京剧《青杨寨》中饰老支书

尚长荣(右二)在现代京剧《青杨寨》中饰老支书

尚长荣1964年在铜川桃园煤矿体验矿工生活

尚长荣1964年在铜川桃园煤矿体验矿工生活

去年10月份,我随中国文联深入基层去演出,到延安参加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活动。这使我回想起,我从21岁开始第一次去延安,迄今已有55年了。这55年,我曾五访延安,每一次去延安,对我来说,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我与延安,有着难以诉说的情缘。

我迷上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是早在1956年。那时候,我才16岁。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看这部小说的情景,和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没想到的是,8年之后,我竟出演了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京剧《延安军民》中的主要角色。虽然那个时候,我的生活、工作都在北京,但是我的内心对于延安,始终怀着至高无上的敬仰和崇拜之情,这也许是我们这代人的一种特殊的情怀。对于我个人来讲,我平时又特别喜欢看一些关于战争的书,所以对于解放战争中的很多战役都了然于心。到延安去,到我心中这个神圣的革命圣地去,于我而言,是有着多重因素共同促使的,可以说,这是自我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就有的一个梦。

我心驰神往的延安啊!终于在我21岁那年,见到了她!那是1961年的春天。巧合的是,我的父亲尚小云先生曾支援过西北,他也一直很关注西北的戏曲教育,他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够把他的戏带到延安去!这一年的5月份,我和父亲竟然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我们父子俩共同到延安去演出,这一下子就实现了父子二人多年来共同的心愿,那一年我父亲已经61岁了。

我和父亲是先到了铜川煤矿慰问演出,而后才到了延安的。到了延安,演出的地点被安排在延安边区大礼堂,当时我们都感到荣幸极了!我和父亲当时是跟着各自所在的京剧团去做慰问演出的,我父亲演了《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和《双阳公主》两出戏。《梁红玉擂鼓战金山》是一出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戏,《双阳公主》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时的献礼剧目,可以说是两部重头戏!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因为当时的延安并没有专门的京剧团,延安平剧院从延安撤离后,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京剧院,所以,当我们把京剧带到了延安,尤其是像我父亲这样的老艺术家第一次去延安演出,可以想象,当地老百姓是多么的热烈!

那时候还处在困难时期,各方面的条件都很艰苦,物质匮乏,交通也很不便利。我们去往延安的路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时值春末,风沙很大,一路尘土飞扬,我们坐的又是敞篷大卡车,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缴获的美式大卡车。就这样,一车的人连同着行李,一路颠簸前往,免不了劳顿。我们先坐了半天的汽车从西安到了铜川,慰问铜川煤矿,再从铜川坐了一天的汽车,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延安。

当时因为3年自然灾害,每天中午保证大家还有一碗烩菜,烩的是豆腐、粉条、黄豆芽,虽然是没有肉,但是蛋白质成分还蛮高的。主食是一种用高粱面和包谷面做的馒头,当地叫“两面馍”。尽管条件艰苦,但是大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我们在延安演出了一个星期,演出之余,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去参观革命时期的遗址:枣园、红旗大礼堂、鲁艺、杨家岭等等,有幸的是,当时我还见到了刘志丹同志的夫人同妈妈。可以说,第一次到延安,给我和我的父亲都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尚长荣 延安情 演延安戏 京剧表演艺术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