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访延安情演延安戏

​ ——尚长荣谈55年来与延安的不解情缘

2017年01月22日 08:56 | 作者:尚长荣 口述;记者杨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后来,我还到过延安很多次,具体已经记不清了。去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时候,我再赴延安。如今看到的延安,天也蓝了,水也清了,山间果实累累,人们丰衣足食,宝塔山的灯光秀真是美啊!应该说,我们的革命老前辈们,他们所想要建设的延安城,已经实现了!我在陕北生活过、走访过,我这个京剧演员,又演过延安的革命历史故事,回忆我到过延安的这55年,回忆我读过的《保卫延安》、《铜墙铁壁》,还有我演的那两出戏,使得我对延安的情感,已经深深地融入到血液当中。

去年我又有幸到延安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暨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的活动。回想74年前,毛主席在延安宝塔山下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那次会议以及毛主席的讲话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74年后的当下,同样是在延安,意义更是非同一般。虽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仍有一脉相承的内在关联:即要求文艺事业“接地气”,走到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去,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两年多来,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文艺界吹来了阵阵清风,此次讲话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引领、方向上的导航和视野上的提升,更是切切实实指导了文化方面众多利好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这是与每一个文艺院团和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休戚相关的。创作上,大批作家、艺术家懂得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意义,“深扎”的举措逐渐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自觉行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也已成为了阳光、健康、积极的巨大正能量。低俗、媚俗得到遏制,崇洋、媚洋得以缓解,文艺市场中残留的各种“潜规则”日渐消逝,逐渐呈现“明规矩”。

可以说,从硬件到软件的整体提升,从剧目建设到人才培养的全面渗透,从大剧种到地方小戏的齐头并进,体制内外的良性发展和积极互动都为文艺工作者创造了更好的大环境。从中央到基层、从国营院团、民营演出机构到基层表演团体之间也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多规模的良性互动,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准星,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在各级政府众多资金、项目扶持下,推出了一大批精彩的好戏和众多优秀的青年人才。作为战斗在戏曲第一线的我们也更敢想、敢拼、敢演了!

去年底,全国第十次文代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其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形式,一个时代也定然会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作为,面对传统、面对未来,我们不必卑躬屈膝,面对西方、面对洋化,我们也不必动摇怀疑。少一些骂街似的抱怨、满腹苦水的牢骚,多一些脚踏实地的干劲,当真正做到了“内外兼修”,做到了及时的自省与自觉,我们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必然自信,也必然会赢得世界的掌声与尊重!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尚长荣 延安情 演延安戏 京剧表演艺术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