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甘肃省省长与政协委员协商破解发展难题

畅通非公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

2017年01月22日 10:04 | 作者:王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截至目前,地税部门登记的非公经济户数占到了地税总管户数的98.96%,但仅产生了45.8%的经济增加值;在进入全省地税纳税百强的34户非公经济主体中,房地产和资源开采企业就达到了26户,而高科技领域的设备制造、产品研发加工等企业却榜上无名。”

1月10日上午,在甘肃省省长林铎参加的甘肃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专题协商议政会上,第一个发言的吴仰东委员,开场就摆数据、说现况,道出了甘肃非公经济存在的竞争力低、产业链短、持续发展力有限、创新驱动力不足等问题。

尽管非公经济和县域经济是两个层面的概念,但由于甘肃产业布局、历史传统等因素影响,要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必须依靠非公企业特别是县域内的非公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要发展,面临的第一只‘拦路虎’便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宏洪委员说。

“看起来是融资问题,说到根上,却是观念问题。”李晓安委员举例指出,2016年9月,证监会出台《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为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贫困地方企业申请上市开辟“即报即审,即过即发”的绿色通道。“这绝对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的机会!然而,我省却很少有企业运用了这条政策,这就是观念问题!”

对此,赵满堂委员建议,政府应依托县域资源,发展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的项目;同时搭建企业家与专家学者、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桥梁,并定期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区域性特色产业,为企业指引投资、建设、发展方向。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清”“亲”新型政商关系非常重要。“要从管理向加强引导转变。”宋戈委员说,通过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把改进服务、创造良好环境作为扶持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破解非公企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小城镇作为城镇体系的基础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极化点,能够为县域资源的配置聚集农村的各类资源要素,承接回流和辐射传导,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联动发展。“但这种承接与传导的极化作用,必须依靠产业培育才能实现。”孙晓刚委员建议,在小城镇培育产业,特别要重视因地制宜,不能搞“千城一面”。

“各位委员的意见建议很有见地,听后很受启发。希望大家继续发挥职能作用,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政府的工作,积极为推动我省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献智慧、谋良策。”林铎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提高对非公经济的重视程度,政府部门要明确县域产业布局、发挥政策集成作用、构建“清”“亲”新型政商关系;非公企业则需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进行观念革新,熟悉了解各项法规政策,调整自身资本结构,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记者 王聪)

编辑:薛鑫

关键词:甘肃省省长 政协委员 发展难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