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央行年末“放水”并非宽松信号

2017年01月23日 10:39 | 作者:梁 睿 |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上周,央行又“放水”了。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为保障春节前现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人民银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临时流动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预计将向市场释放超6000亿元资金。

t018e1a69bef480cf8b

此前,1月18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2000亿元人民币7天期和26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逆回购到期规模为500亿元,单日净投放4100亿元,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最高。

一方面,通过传统逆回购实行天量单日净投放,另一方面又首创了“临时流动性便利”,给五大行补血,央行节前维稳资金面力度不小。但将此看成是货币政策的宽松信号,或把“临时流动性便利”视为向五大行定向定时降准,恐怕有失偏颇。

央行非常之举实应时之需。一来,年关将至,各行各业用钱多,是流动性最紧张的时候,往年此时央行也是加大了资金投放的力度。二来,年前又有外汇占款减少、企业缴税、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等因素叠加,如上个月我国外汇占款减少了3178亿元,且是连续两个月下降超3000亿元。外汇占款大规模下降,必然导致国内基础货币投放下降,为了弥补基础货币缺口,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货币,成为了补充流动性的重要举措。

值得关注的是,即使在当前市场流动性吃紧的状况下,央行仍未采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这一方面体现了央行对保持今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央行对货币调控的目标和操作更加精准。降准作为“大招”,会带来一些消极因素,比如会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带来不良影响;比如推高杠杆,2016年国内信贷新增12.65万亿元,增速并不低,剔除地方债务置换因素则更多,降准将会进一步刺激信贷增长,与降杠杆的调控目标背道而驰。在其他措施尚有余地的情况下,央行恐不会轻易使用“降准降息”之类的工具。

从目前的效果看,央行的应急措施已为度过春节流动性冲击提供了足够安全保障。上周债市保持相对稳定,全周指数运行波动不大;股市企稳,连阴走势亦告一段落。但对于节后的流动性状况,仍需保持警惕。央行上述措施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有价格有期限,时间一到,放出去的钱还得连本带利收回来。对于临时操作退出后将带来的资金收紧局面,有关金融机构宜未雨绸缪,免得到时再哭穷求“放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梁 睿)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央行 投放 流动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