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评《记住乡愁》:忠义也是乡愁滋味

2017年01月24日 14:34 | 作者:苏叔阳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播出以来,和许多《记住乡愁》的老观众一样,每晚八点,我也被牢牢地锁在电视机旁。

W020170124415659864849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友好民族,虽历经无数磨难,却能够在每一次磨难之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迎来新的辉煌。这个古老民族数千年来永葆青春的秘诀,就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逐渐凝结而成的独特精神传统。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中,“忠义”是核心价值观之一,中华民族产生了无数忠义楷模,如岳飞、文天祥,他们身上的光芒从不曾因岁月的流逝而减弱过。以古镇为主题的《记住乡愁》第三季,记载了许多震撼人心的忠义故事。

河南开封朱仙镇不仅曾是一座商业重镇,更是著名的古战场,当年岳家军大破金兵的朱仙镇大捷就发生在这里。因此古镇上也一直流传着岳飞英勇杀敌的忠义故事,这里的人们对岳飞的崇敬之情始终不曾改变,在精神层面上构建起了一座中原古镇的家国情怀。孙中山先生曾说:“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品格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将生死置之度外,忠于职守,忠于使命。《记住乡愁》讲到甘肃临潭新城古镇时,就呈现了一位明代爱国将领李达的后裔参加人民解放军多次冒险排除哑炮的英勇事迹,还有一位冒着生命危险向天开炮,以击碎雷雨云避免当地遭受冰雹侵袭的炮手,他几次险些被雷击倒,却依然顽强地站起来,完成了保护集体粮食的光荣职责。

中国民间一向尊崇“百善孝为先”,可是当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中国人又总是以“忠义”为先。所谓忠,是指忠于职守、忠于国家和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数仁人志士总是以慷慨激昂、尽职尽责、卫国守家的民族大义为先。千灯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江南古镇,是顾炎武的家乡。受顾炎武精神影响的千灯人积极抵御外敌,血洒疆场,用一缕缕忠魂不断演绎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光荣使命。家国情怀,匹夫有之,顾炎武的思想不仅在战争年代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依旧影响着千灯人,为了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哪怕微不足道,哪怕默默无闻。

《记住乡愁》第三季还把镜头对准福建崇武古镇那些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古代英雄们。明嘉靖三十七年倭寇大举来袭,当时朝廷正在北方与蒙古交战,无暇南顾,倭寇趁机攻下沿海诸多城池,当地千户钱储带领全城军民抗击七天七夜,最后城内几乎断粮,钱储散尽家财,买粮安定全城民心,最终击退倭寇。三年后倭寇再次来犯,此时钱储已经解甲归田,但他毅然召集家中所有男丁奔赴前线,最终全部壮烈牺牲。正是秉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钱储们”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忠义”品格不仅表现为危难时刻的忠于使命、忠于祖国,也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忠于岗位、忠于职守,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秉持的信念和精神,世代传承,永不磨灭。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动力,平凡却又坚实,细微而又感人至深。比如一生坚持乡村教育、悉心培养学生成才的乡村教师,比如南京高淳漆桥古镇一支孔子后裔对先圣诗书传家、守礼守节遗训的秉承,他们的坚守同样是“忠义”的不凡体现。

历史如江河一般奔腾向前,随着世事变迁,民族特质虽也会有所衍变,但是优秀的传统道德和伦理价值观却是恒久不变的,而且会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最终表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面貌。这种精神特质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向前、青春永驻的重要保证,是我们永远铭记在心的乡愁滋味。

(作者为剧作家、作家)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忠义 记住乡愁 中华民族 民族 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