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矿工变身电影导演:走出煤矿时感觉像刑满释放

2017年01月25日 09:43 | 作者:程曼祺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十八里店桥南

记者 程曼祺

十八里店桥南,在北京的南四环。

像这个国家和这座城市的许多地方一样,它存在一种割裂的美感:博大路如一把锋利的刃,切出了两个迥异的世界。西边是一片新式住宅小区,有围栏、停车场和绿色植被,林立着样式规整的高层建筑。东边则是一片热闹杂乱的城中村“祁庄”,沿街开着许多风光不再的红木家具店,内里缠绕着小肠一样曲里拐弯的胡同,挤满了各种名字美好的出租“公寓”。

但2016年12月21日这天,笼罩首都的厚重雾霾磨灭了房产价值的巨大差异,路南路北混沌一体。27岁的菅浩栋没有戴口罩,走到了那条分割城中村和住宅小区的大路上。

“和矿里的煤灰比,这根本不算什么。”菅浩栋说。

他身高1米8左右,身形壮实,穿着一件黑色短款羽绒服,一条黑色运动裤,一头短寸,这不太像一个电影导演。更让人想不到的是,30个月前,他是一名矿工。

附近的城中村里,还聚集了十几名和菅浩栋一样的年轻人,这个小群体自称“新潮电影实验小组”。成员对电影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也有容易辨认的共同点:他们多是半路出家的“野路子”,正在筹备或拍摄着各自的独立电影,像城中村的许多其他居民一样,他们草根、不太有钱、活得粗糙。

拍独立电影让我靠近自己,拍网络电影让我靠近衣食

“活得糙”有多种表现。

就算雾霾漫天,菅浩栋也不怎么戴口罩。王法好几年不吃早点了。身高1米8的王小蒙,和另一个男孩同睡一张宽1米8的床,他觉得这没什么,室友也是搞电影的,“有助于创作”。常标夹烟的动作娴熟而带着文艺范儿,不过下一秒,他就朝路边吐了口痰。“我有咽炎。”他用一种平缓的调子叙述,不是辩解也不带愧疚,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我就是个粗人。”

年龄相仿的城市白领和文艺青年关心雾霾、家居风格、早餐的营养配比,房价走势和美国大选。但十八里店桥南的这些年轻人,在意的事情要单调得多,说来说去,总绕回电影。

他们去祁庄的主路上吃小火锅,有次菅浩栋、王法、常标都在。常标照例是带酒的人,王法来得晚了些,正在认真地看菜单。

一头长卷发的老板娘大步流星地走到桌前:“哪个锅?哪种料?快点,快点!”她不客气地指挥这些熟客点菜。

常标想起了贾樟柯的成名作,电影《小武》里的一幕。小武去逛歌厅,歌厅老板娘和火锅店老板娘一样操东北口音,拥有相似的大姐大气场。

“小武是我兄弟。”在山西大同长大的常标端起东北腔,顺口在饭桌上演了一句。

在呼噜呼噜的沸水声和小火锅的腾腾热气中,他们交换着彼此的近况。常标的处女作《沙漠》到了收尾阶段。菅浩栋和王法各自写了新剧本参加“青葱计划”。这个在2017年年初公布入选结果的青年导演扶持项目,将给入选者带来他们最缺的东西之一:钱。

不过入选与否,要1个月后才能揭晓。在2016年12月底的那次晚餐中,更紧迫的话题是第二天的跟组安排。菅浩栋刚接了一个为期3天的“微电影”的活儿,做录音,一个说好的录音助理不来了,菅浩栋向其他伙伴确认谁能顶上。

编辑:梁霄

关键词:矿工 电影 导演 刑满释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