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共享单车能否改变国内骑行文化 委员:建立专属路权

2017年02月07日 11:31 | 作者:王慧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被改变的最后一公里

对家住大兴旧宫的上班族逯丹来说,每天早上从家到地铁站的2公里路,因一辆橙色的共享单车而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我家到最近的地铁站,没有直达公交车,走路起码要20多分钟。现在骑车过去,只需要5分钟。”逯丹说。更为重要的是,她再也不用担心自行车频繁丢失了。

逯丹的故事只是北京成千上万市民出行方式发生变化的缩影。那辆橙色的共享单车就是最近风靡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的摩拜单车。

2016年8月16日凌晨,摩拜单车出现在了北京中关村区域的街头。摩拜团队把车辆放在街道两侧画白线的自行车停放区域,期待清晨能给大家一个惊喜。大家也送摩拜一个惊喜———凌晨放在中关村的几百辆摩拜单车,在没有任何推广和宣传的情况下,快速被中关村附近的居民、白领接受并喜欢。据说,凌晨在中国电子大厦附近投放的二三十辆车,到当天早晨9点就只剩6辆了。

而早在摩拜单车之前,共享单车就已经在校园风靡。2014年,北大毕业生戴威与4名合伙人共同创立OFO(共享单车创业公司),致力于解决大学校园的出行问题。次年5月,超过2000辆共享单车出现在北大校园。

据记者了解,截至2016年11月,已经有包括摩拜、优拜、OFO、小鸣、小蓝、骑呗等在内的多家共享单车诞生并且都获得了大量的风险投资。

对于赶时间的上班族来说,每天从家赶到地铁站、公交站的第一段路,或是从车站狂奔到办公室的最后一段路是最着急的。摩拜单车、OFO等“无桩”共享单车的面世则打通了城市里中长途出行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这两端“链条”,极大地便利了市民预估和控制出行时间。

“自己的车停在路边,总担心被扛走了。”逯丹告诉记者,她也想过骑公租自行车,但公租自行车需要到线下服务点办理租车卡,而且租赁网点分布不均,还车也不方便,她家距离停车桩又比较远,因此一直没用过。“还是共享单车比较自由些,随借随还随停随走”。

据记者解到,近年来很多城市都建立了公共自行车体系,尽管在政府力量的推动下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办卡才能租赁、找到车桩才能取车等传统难题仍然限制了公共自行车发挥作用。

元旦后的一个周末,记者体验了一把共享单车。先下载了一个“摩拜单车”APP,手机号绑定、押金充值、实名认证等,几个简单步骤就成功注册为用户了。随后,根据地图GPS定位显示,记者找到崇文门地铁A出口的一辆摩拜单车,扫描二维码开锁骑走。到达目的地,手动合上锁环,系统会自动完成计费。每骑行半小时收取1元钱,可以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支付。

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共享理念的不断深入,“共享单车”概念应运而生,共享单车以无缝接驳公共交通系统并且自带环保属性广受欢迎而大行其道。在今天的北上广深,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已然成为街头的风景。

“2016年兴起的共享单车,我认为是中国分享交通的元年标志。”自摩拜单车诞生以来,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诸大建就一直对其密切关注。他认为,以前小汽车出行是城市发展的目标模式,人们希望拥有小汽车,不仅假期出城用,而且作为上下班通勤方式。在共享单车出现以后,包括公交在内的系统化分享交通将日益成为城市出行的主导方式,小汽车出行很可能将被“共享单车+地铁”替代。“城市的交通不可能完全由机动车解决,需要形成‘骑—乘—骑’模式。”他说。

上下班高峰期川流不息的自行车长龙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大城市街头的标志性景象。今天的霓虹色无桩单车让人想起了自行车遍布中国大街小巷的日子。或许,我们将有机会重温那样的日子。

编辑:梁霄

关键词:共享单车 骑行文化 路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