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致公党党员、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院长李立兵:一名甘愿付出的急救先锋

2017年02月07日 13:56 | 作者:程艳芳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百姓的命比天大,能抢一分是一分,能抢一秒是一秒”,这是致公党党员、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以下简称999急救中心)院长李立兵时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李立兵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身为一名致公党党员,他始终坚持致力为公的宗旨,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前不久,他获得了2016年度全国“优秀医院院长”称号。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李立兵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并带领救援队冲锋在前。

消防官兵发现一名伤员被压在废墟下,李立兵毫不犹豫地钻进废墟指挥医生给患者吸氧输液;一位解放军战士脑外伤昏迷,左小腿伤口不断流血,他果断决定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几天奋斗下来,他的声音哑了,皮肤黑了,可是他的干劲和热情丝毫没有减退。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李立兵带领54名医护人员奔赴灾区,每天工作长达20多个小时,先后救治伤员216名;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李立兵领带80名救援队员及15辆救援车行程2200余公里,历时42小时抵达灾区……“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就是李立兵的真实写照。

每一次全身心地付出后,李立兵都会显得苍老了很多,但他没有丝毫怨言。正如雅安市人民政府在感谢信中所说,“你们在灾区的一系列爱心之举,让灾区人民在危难时刻倍感温暖、倍受振奋!”不断传递生的希望,或许就是让他坚持下去的理由。

让救护更快、更有效

在李立兵看来,争取时间就是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病痛的折磨,挽救更多伤病者的生命。

通过对国外急救系统的精心考察,李立兵在999急救中心建设起现代化指挥调度、呼叫电话通信、车载电话通信等6个通信系统,又带领技术人员通过近3年的研制与开发,于2009年启动全新的指挥调度系统和指挥大厅。遇到突发事件时,系统会在2秒内派出多辆救护车赶往事发现场,大大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能早一分救治,患者生的希望就多一分。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责无旁贷。”李立兵说。

2014年4月5日凌晨3时05分,急救中心接到一呼叫器报警,调度员多次回拨报警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调度员随即派出距离用户最近的救护车。根据登记资料查询得知报警人是一名93岁的老人,有脑梗病史。急救人员一边通知派出所民警,一边叫来开锁公司的人员,打开了房门。进门后发现老人正躺在卧室的地上。经检查,老人只是下床时不小心摔倒,导致肢软组织损伤,没有大碍。

2014年10月28日,在李立兵的带领下,999急救中心率先启用医疗救援直升机,填补了国内空中医疗救援空白。2016年7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中国访问期间专程到999急救中心考察。考察结束后,潘基文欣然题词:“我赞赏中国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在紧急情况下抢救人类生命而作出的宝贵贡献,我深深地感受到999急救中心的影响力并对他们的工作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希望他们继续成功。”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无论身在何处,人们总能看到李立兵同志以身作则的身影。

2008年6月23日,刚从汶川抗震救灾一线回来,李立兵立刻投入到北京奥运会的医疗急救保障工作当中。一次由于天气闷热,他中暑发烧39度,头疼呕吐,同事劝他躺在担架车上休息一会,他却说,不要紧,给我一杯冰水喝、一条凉毛巾冷敷一下就行。奥运会期间,李立兵共指挥医务人员出警370次,救治涉奥人员39人次、外籍友人137人次。“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圆了咱们国人的百年奥运梦,而我们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奥运做点事,这是一种荣誉和快乐。”李立兵说。

自2014年起,他连续三年派出999急救中心技术骨干赴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卫生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大量的医疗设备堆在乡镇卫生院里,如何发挥作用?藏区百姓只看藏医,怎么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他找到了突破口——加强基层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于是,李立兵带领医护人员为基层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并在当地社区、寺庙、学校等人员密集区开展应急自救互救知识培训,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通过开展双向帮扶,定期接纳纳金乡卫生院的医务工作者到999急救中心进行专业对口学习,提升当地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得到了西藏自治区和拉萨市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并将标准化卫生院模式在自治区全面推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李立兵 致公党党员 急救先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