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女儿对话出狱父亲:我没有叫爸爸的习惯 你不要计较我

2017年02月08日 14:05 | 作者:杨杰 |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分享到: 

“队长,我救了几百人啦!”

路两头的世界,谈不上谁更复杂,谁更简单。韩磊在监狱的工作中,曾遇到形形色色的服刑人员,他们有的对他而言只是个匆匆过客,无法留下什么印象;有的却是他要倾情相待、用心付出的对象。

汶川地震时,韩磊带着服刑人员赶制救灾帐篷,一个帐篷能睡16个人,他对他们说,“你们不要想着做一个得多少分,换多少钱,你就想,你做一个,就有16个人不会吹风。”

那次大家都干疯了,帐篷很厚,有人把手划破了,就拿封箱带一裹,继续干,有人在结束后炫耀,“队长,我救了几百人啦!”

在监狱工作久了,很多工作人员对复杂的人性理解更深。有的犯人一辈子吃了七八次官司,但仍有“人性好的一面”。曾经,一个盗窃犯对一个交通肇事犯破口大骂,“你是个畜生,你不会给人送医院吗?”一个抢劫犯把生命看得很重,如果看到有人落水,他很可能去救人,但说不定,救完人就把对方的手表撸了。

“监狱可以提供为罪犯铺设重新回归社会的新生之路,监狱民警的角色是指路者,但真正的改变关键还在自己。”韩磊始终认为,人可以被改造,但人只可以被自己改造。他把狱警和犯人的关系比作“一个导游和一个陌生的游客”,“我告诉你这条路坎坷泥泞,那条路风光秀丽,至于你摔了一身泥还是拍一堆美照,那是自己的选择。”

周琳是上海中和社区矫正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她的工作除了安置、疏导刑满释放人员以外,还会给社区服刑者进行每个月的集中教育。

社区矫正目前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刑方式。很多专家的共识是,刑罚的目的是将社会人格不完善、不能正常进行社会生活的犯罪人再社会化,注重对犯人的改造、完善而不是报复。参与社会劳动,能让人找回一些自豪感,“心理学上叫正强化,做了好事得到鼓励,能形成好的习惯。”许冬说。

假释中的宋建国正在参加社区矫正,“有些人根本不懂自由是多么可贵。”他特别想当矫正师,“能够用我自己的经历告诫更多的人。”

“新生之路”延伸过去,是一片真正的绿色。五角场监狱是上海少有的留存于市内的监狱,它的身后是一座森林公园,种植着200多种树,一年四季都有绿色。天气好的时候,能远远地飘来嬉笑声。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的宋建国、王淼、李志远为化名)


编辑:梁霄

关键词:女儿 父亲 爸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