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目睹近数十年拜年之新形式

2017年02月08日 16:41 | 作者:聂震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可以相信,无论花样如何翻新,人们为的都是更好地拜年,更好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对亲情、爱情、友情的珍重和爱护,这一点永远是令人欣慰的。

忽然想到近数十年来国人拜年形式有许多变化,觉得有趣,可以做成一篇春节感悟的文章。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是重视春节拜年。辞旧迎新之际,晚辈向长者拜贺安康,长者向晚辈祝愿成长,亲朋好友之间施礼道贺,都是表达美好祝愿的意思。这一传统习俗起自2200多年前的汉代初年,唐代《通典》上有记载。《通典》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一些古籍记载拜年的习俗,从汉朝到清代,内容情景大体相似。譬如:“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这是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上所记载。这一记载比较妙的地方是“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即便是一年中不曾走往的亲友都要在拜年上有所表示,可见过年在一般人心目中庄严神圣的感觉。

一个多世纪来,社会生活虽然是朝着自由宽松变化,许多仪式化的传统礼俗被消解,可拜年这一礼俗却还能以各种新的形式进行,实在是有趣的事情。

1970年代就不必说了。因为那时是“文革”期间,“过一个革命化春节”的号召使得民间拜年难以正常进行。要说那个时代的特点,自然还是有的,不过,倘非要记录下来,怕会成为苦恼人的笑。

还是从改革开放之后说起吧。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1980年代,拜年在民间重新堂而皇之地兴起。那时,除了恢复了传统的阖家拜年、亲友拜年,呼朋唤友,庆贺娱乐,还兴起了一个新形式,那就是寄送贺卡拜年。五颜六色的贺年卡满天飞,各种精巧的、简约的、西式的、仿古的贺卡琳琅满目,争奇斗艳。有的单位自创自制具有行业特点的贺年卡,虽是私人馈赠,却也做成了品牌宣传。那时,中国邮政乘势而上,发行生肖贺卡明信片编号发行,在央视春晚上摇号开奖,先开个位数奖,再开十位数奖,到了百位数奖人们已经激动,千位数奖自然轰动,及至大奖开出,春晚也就进入高潮。整个开奖过程引得收到明信片的亿万观众翘首以待,这自然也成了所有获奖幸运者的一个新年好彩头。

1990年代,贺卡拜年还在运行,电话拜年加入进来,而且更胜一筹,渐渐成为时髦。或许那时候安装电话正在成为家庭生活水准提升的标志之一,人们很是乐于用电话来做拜年这件大事。在我看来,用电话拜年有几个优点:一是听到拜年的声音有真切感,特别是远隔千万里的亲人之间,“每逢佳节倍思亲”,听到熟悉的声音真是让人感动;二是点对点拜年有郑重感,尤其是对师长和领导;三是有着电话的掩护,互相之间可以说一些当面不好说的亲切的话、崇敬的话、表忠心的话;四是免除了登门拜年可能造成叨扰的危险———登门拜年,不仅兴师动众,引人关注,而且主人也可能不胜其烦,尤其是前客未走,后客已到,情况复杂,更不要说遇上不速之客了。那时候,真觉得电话拜年是个好东西。可是,电话拜年一经成为时髦,渐渐又有形式大于内容之虞,有时候就那么几句话,非要被电话铃声惊动一番。为此,2000年初,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任上迎来第一个春节,过年前把奖金发下去,员工皆大欢喜,我在全社大会上向大家提前拜年,然后特别诚恳地对大家说,请大家过年既不要到我家来拜年,也不用电话拜年,大家辛苦了一年,过个安静的春节吧。人文社的风格就是务实,那年春节还真的没有同事来电话拜年,一时觉得轻松许多。

贺卡拜年、电话拜年渐渐疲软,难道从此就不拜年了吗?不可能。不拜年怎么过得去这个年!曾几何时,短信拜年风起云涌,铺天盖地而来,一时被称为拜年短信雨。这便是2000年代的时尚。试想,一个短信祝你新年快乐,你能不快乐吗?你能熟视无睹而不作回应吗?一开始还真急着作回应,可是,不曾想,不计其数的短信在等着收读,这可如何是好!我只好做起减法,凡是指名道姓发来的拜年私信,一律作答,答以拜年吉祥祝福,投桃报李是也。其余群发而来的短信,则视情况而定,有闲暇也还尽量回复,但可能也是通常群发的常用祝语。后来又觉得毕竟也是做出版的人,只回复些大路货不免太过敷衍,于是弄起一个技巧,每年录一二古诗来拜年,记得有一年就编了一个拜年短信:“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录古诗一首,恭贺新禧!聂震宁”,这是南宋诗人张栻的《立春偶成》。这样的短信似乎少了一点敷衍,多了一些趣味和认真。

近几年,短信拜年还在,可微信拜年已成主流。微信的功能确实丰富,文字、图片、视频、语音、链接,还有千奇百怪的表情包,微笑、偷笑、愉快、流泪、大哭、强、抱拳、祝愿、玫瑰、太阳、月亮、握手、拥抱……不一而足,用微信来拜年,可以做到文图并茂、声情并茂,还可以发红包、抢红包,也是雅俗共赏。尤其是可以建立微信群,在微信群里拜年,可以用一点对多点发送,自成一个媒体。譬如咱们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建了一个经社理事会理事群,有70余位理事和工作人员加入,我也在其中,今年在群里发一个拜年的帖子,就算是基本尽到礼貌友好。现在算起来,因为家人、朋友、同学、同事邀约,我已经被邀加入微信群十多个,虽然很多时候我只是观棋不语的潜水群友,但是到了春节拜年,我一个也不拉地到各个群里发拜年帖子。其中有一个数字出版群,很专业,群友400多,一个拜年帖子发出,竟然获得了许多私信回拜,有的发语音,有的发视频,还有的只是趫我,然后发一束玫瑰或者几个抱拳,一时间觉得还真像在一群好朋友中过大年。

近数十年来,拜年的新形式已经几经更迭,趣味多多,以后还有什么新形式还真不好说,但可以肯定,总会不断有所创新。不过,可以相信,无论花样如何翻新,人们为的都是更好地拜年,更好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对亲情、爱情、友情的珍重和爱护,这一点永远是令人欣慰的。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 拜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