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乡村工匠式人才:破解农业改革难题的关键

2017年02月13日 09:1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一个“优”字;需要调好生产方式,突出一个“绿”字;需要调顺产业体系,突出一个“新”字。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打破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对人才的数量质量要求都很高,迫切需要对目前的涉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培养农业类工匠型人才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破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许多亮点,提出了不少好政策,但这些政策的顺利实施,对实际执行者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65aadc7dh88af3c2383e2&690

  迫切呼唤乡村工匠式人才

  第一,从传统数量型农业到新型质量兴农,需要新的绿色生产方式和新的生产经营型人才,这是一大亮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更多的消费者从温饱进入小康阶段,我国的食物供给不仅面临数量安全,而且还面临质量安全,如何满足这种数量与质量的双安全,对人均资源稀缺的我国的确是一大挑战。

  我国的粮食过剩是低品质的过剩,以往为了生产更多的粮食,施用了太多的化肥农药,不但污染了土壤与地下水,还造成面源污染,是不可持续的。改变目前的供给状态,需要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需要通过产业链的重新整合,对育种、生产、流通与销售进行重塑 。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包括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促进农业节本增效,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实施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扩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范围;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支持力度,等等。

  上述绿色生产方式,都是对旧的生产模式进行变革,而这些变革的完成需要新的思维,需要新的人才队伍、新的技术变革以及新型经营主体或者新农人,这类人才在当下的中国还有比较大的缺口。

  第二,“三区”“两园”、三位一体等新业态新发展模式,可以大大提升中国农业的优质水平,但这些模式对人才的需求也很高。为了破解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难题,一号文件的第二大亮点是建立“三区”“三园”加“一体”。“三区”即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通过“三区”建设,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聚集,切实将区域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三园”即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一体”是指田园综合体。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的田园综合体,一体就是发展合作社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一号文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包括推进三大调整,具体包括: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 调整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有生产和发展空间。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上述调整的动作难度都相当大,单纯依靠目前已平均年龄57岁的传统农民,显然已很难完成重任。

  第三,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乡村休闲农业与养老产业,这些功能的挖掘,也需要新型专业人才。一号文件的第三大亮点是,把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农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土特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中央提出要像当年抓乡镇企业一样抓新产业新业态,使之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新的动力源,再在农村来一次新的“异军突起”,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 。

  但现有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规划、乡村建筑,包括民居民宅,既不规范也不符合乡村地域特点的景观。很多建设盲目地套用城市的一套发展理念,出现诸多问题。而目前的大学又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设置,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迫切需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要开设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要培养一批乡村工匠人才。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农业 乡村 农村 农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