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民建任学良:服务业扩大开放作为改革的抓手

2017年02月13日 14:35 | 作者:任学良 | 来源:北京观察
分享到: 

北京的服务业占GDP近乎80%的比例,超强的消费能力和趋之若鹜的服务供应,使北京这个超大城市的承载力受到了严峻挑战,疏解非首都功能成了赖以医治大城市病的唯一灵丹妙药,但疏解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服装批发市场拆了,批发商拿了赔偿金将原来早晚才出没的破车换成了新车跑专车了。建材市场拆了,城里拆墙打洞的建材商店星罗棋布了。露天烧烤取缔了,可他们的孩子离不开北京,他们便做起了烧烤电商,专门网上预约上门提供烧烤服务。总之,疏解的过程是痛苦的,疏解之步伐是缓慢的。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给北京提供了产业结构性改革的有利时机,北京应借此机会认真研究政策措施,争取试点出成功的经验和成效。

我认为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理清三个思路,理顺三种关系。

首先,要理清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着眼点是“开放”的思路。有些政府部门的同志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该对外开放的都放开了,没有开放的牵涉到主权,牵涉到国计民生,轻易动弹不得。我认为政府要进一步教育广大干部,改革开放到了关键阶段,需要思想更加解放,目标更加明确,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制定开放的政策,才能制定出开放的措施。

其次,要理清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着力点是提高服务品质的思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崇洋媚外固然不可取,而固步自封则是死路一条,也是我们容易犯的毛病。在提高服务品质方面我们还真需要反思,很多人都经历过交5000块钱等三年装一部家庭电话的年代,那时候装电话是特权的象征,可随着三大运营商加铁通有了竞争之后,局面转变得是多么迅猛。提供服务者谁不愿垄断经营?躺着都挣钱,可消费者永远是被服务,无可选择,当你作为这样的消费者的时候,是不是也挣扎过。所以,开放本身不是目的,能够引进先进的理念、优秀的人才、高质量的服务才是开放的目的所在。

再次,要理清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着手点是创新市场准入制度的思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政策,不仅仅涉及外商投资企业,同时也涉及国内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准入,所以才称其为综合试点。政策的出台,既要考虑有利于外资机构的进入,又要考虑民族产业的保护;既要有利于服务市场的竞争,又要有利于市场的监管;既要有利于请进来,还要有利于走出去。我认为创新点应集中在进入“资格”先统一,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家政策统一,例如知识产权服务,专利服务机构和人员有资格要求,而商标服务没有资格要求。国际上通行的知识产权服务都有资格准入限制,我们应提请中央政府先统一。二是统一标准之后,无论是民营的、国有的、外资的机构一律按资格准入,不设歧视条款。尤其是让民营企业起码和外资企业享受同等准入待遇。

理顺三种关系:

一是理顺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涉及面广,特别是涉及的政府规章层级复杂,整体推进固然重要,但试点是有时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效果,就需要选择重点,集中力量深入研究,出台一些有分量的规章。这个重点要与疏解非首都功能相一致,例如,选择医疗服务业作为重点,借鉴莆田系“控制”那么多医疗资源的“经验”,创新医疗服务的模式,让优质的医疗资源正常流动起来。

二是理顺政府扩大服务和服务业扩大开放之间的关系。政府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全在服务业的品质上有所体现。有些政府官员从过去说“不行”到今天说“这不归我管”这种惯性思维,使得有些领域的改革推进困难。所以,推进服务业扩大试点工作,市政府的推进模式就应有所创新,按照成立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主管部门为办公室的传统推进方式,效果会大打折扣。市政府应以时不我待的态度,把这项工作作为政府重中之重工作齐抓共管、各负其责,抓住还有两年的试点时间尽快争取中央的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出台一条落地一条,才能保证试点成功。

三是理顺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关系。扩大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的关键在于推进首都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的服务业也存在着产品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所以,通过让度供给争取海外需求这是相辅相承的,要辅导国内企业通过海外服务的进入,借势跟进“北京服务”,这也是政府在制定对海外开放政策时争取的对等策略,关键是要弄清楚我们想要什么和我们能给什么。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民建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服务业 试点 扩大开放 疏解非首都功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