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迟福林:以监管变革为重点 应对金融风险挑战

2017年02月14日 09:11 | 作者:迟福林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多年来积累的经济金融风险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并有所积聚。如何妥善应对经济金融风险的挑战,稳定良好的经济预期,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客观地看,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政府改革是本届政府的突出亮点,问题在于监管变革严重滞后于简政放权改革的实际进程,至今尚未有实质性改革措施出台。监管转型变革是应对经济金融风险挑战的重大举措。

审批权与监管权不分是不是市场监管制度变革的突出矛盾?总的看法是,中国监管体制审批权与监管权合二为一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管的独立性、专业性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不能不说这是监管不适应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监管变革面临着的突出问题。

首先,监管机构行政审批与市场监管合为一体的特点突出。长期以来,监管机构大都既有行政审批权,又有市场监管权。这种“谁审批谁监管”的体制不可避免地形成以审批取代监管、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

第二,社会参与监管严重不到位。从国际经验看,行业组织、商会等社会力量在市场监管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行业协会和商会曾在推动企业诚信、自律中扮演过不可替代的角色。但在现行监管体制下,行业协会和商会行政化的倾向相当严重。由此,行业协会和商会缺乏公信力,行业自律缺失,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第三,实现行政审批与市场监管严格分开。当前,政府行政部门仍在强调“谁审批、谁监管”。事实上,行政审批是行政机关事前把关的手段,市场监管是对市场经营活动进行约束限制的独立行为,二者在范围、程度上应当有本质区别。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监管主要是事中事后监管,而不是前置性的审批。对于前置性的审批尽可能做到越少越好,对于事中、事后的监管则要大大强化。

监管变革如何与经济社会转型相适应?总的看法是,监管制度变革需要适应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趋势加快推进。由此,为管控经济金融风险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调整优化监管权力结构。监管转型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它触及深层次的行政权力结构调整。以强化统一性、独立性、专业性为目标调整优化市场监管机构是监管转型的重中之重。应适应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综合考虑多方面的现实需求,建立综合性金融监管体制框架,实现由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的转型。

第二,以破除垄断为重点强化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加强反垄断的统筹协调,进一步梳理整合各部门的反垄断职能,避免反垄断职能的交叉重叠;适应服务业市场开放的新要求,细化服务业领域反垄断职能,尽快出台反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的具体办法;从实际出发,整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三个部门的反垄断执法权,尽快重组统一的国家反垄断机构。

第三,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法治化。适应消费需求释放的大趋势,以监管转型释放内需潜力,需要加快研究出台综合性的《市场监管法》,确立市场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严格规范市场监管程序,以法律制约监管权力;加快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法律体系,分品种形成更多细分领域的食品药品专门法律法规,实现立法的精细化、科学化,避免法律“真空”,推动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法定、程序法定、机构编制法定;将反行政垄断纳入《反垄断法》,尽快对现行行政法规进行系统的反垄断审查,废除各类导致行政垄断的行政法规。

第四,形成政府监管与社会参与监管的合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自律作用。摸清“红顶中介”的家底,加快推动现有商会、行业协会“政会分开”、去行政化;支持各行业民营企业在自愿基础上联合建立各类商会、行业协会,使其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上有职有权;推行“一业多会”,形成有效竞争机制,及时淘汰缺乏行业自律的商会、行业协会;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标准规范体系,实现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推行法人承诺制。建立以企业信用、企业自律为基础的事后监管新格局。

第五,运用大数据技术保障监管数据的客观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全面整合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数据信息,全面、系统、及时收集各类监管信息,实现部门间信息共建共享,消除部门间信息壁垒;推动市场监管的标准化、专业化、技术化,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监管进行信息监测,及时、客观、准确反映市场动态;全面实施大数据监管,形成精准的信息化监管模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文章为其在“2017危机管理与风险治理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中的发言,有删节)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迟福林 监管变革 金融风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