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收藏鉴宝头条收藏鉴宝头条

卢浮宫的创想

2017年02月16日 09:07 | 作者:文/杨桂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卢浮宫的创想——卢浮宫与馆藏珍品见证法国历史八百年》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这个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展览,集合了卢浮宫126件套珍贵藏品,力图发掘卢浮宫建筑群的变迁经历,探讨博物馆发展与不断充实藏品的方法。

C20170216001-zx12

让·德·拉封丹大理石雕像  皮埃尔·朱利安1785年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雕塑部藏

C20170216002-zx12

德尼·狄德罗青铜塑像 1777年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雕塑部藏

C20170216005-zx12

《1789年6月23日的米拉波和特勒-布莱兹》 1830年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绘画部藏

卢浮宫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大型博物馆之一,其声名远播,每年都吸引大量中国游客慕名前往参观。但是,卢浮宫不仅仅拥有蒙娜丽莎、维纳斯和胜利女神这些著名的藏品,其宏伟的建筑群也曾经是王室的宫殿、巴黎城市发展的起源地。

20世纪80年代,有200年历史的卢浮宫博物馆已经变得陈旧而没有活力,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促使法国开始重视卢浮宫的地位和意义。1981年,“大卢浮宫计划”开始实施。

这个计划由几个主要的理念构成:重建大卢浮宫,并将其全部用于博物馆;常设展览展厅的变化,观众接待和服务区的开辟,办公、保管和研究空间的拓展等。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在设计之初也曾备受争议,如今却成为卢浮宫的象征性标志。

在这个计划中,有一项是对古老方形庭院的考古发掘工作,这个方形庭院是卢浮宫早期建筑的区域,大约是1190年腓力二世时期建造的军事城堡。1985年前后的考古发掘让这个城堡的基础部分重见天日,环绕城堡的护城河也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在这次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12世纪末带有王室图案的地砖、17世纪意大利的吹制玻璃器、中国明末清初的青花瓷器等生活用器,这些器物都是残损的状态,应该是王室生活的垃圾。

重新焕发活力的卢浮宫拥有绘画部、雕塑部、素描版画部、工艺品部、希腊伊特鲁里亚及罗马文物部、埃及文物部、东方文物部、伊斯兰艺术部8大藏品部,同时还拥有德拉克鲁瓦美术馆。

这次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目的就是卢浮宫博物馆以审视自己的角度,重现卢浮宫从建造之初,历经弗朗索瓦一世、路易十四,拿破仑一世各历史王朝不断扩建的宫殿以及不断丰富的王室收藏。

今天,无论在建筑、运营还是博物馆管理方面都经历着变革与创新的卢浮宫,都更好地承载着收藏、研究、展示的功能。“卢浮宫的创想”展览,不仅仅是珍藏和艺术品的展示,也是卢浮宫这个世界艺术殿堂诞生历程的展示,它集中了各时期最杰出建筑师、雕塑家和画家的作品,见证了法国八百年历史的变迁,是美与历史的交融。

创建卢浮宫

今天卢浮宫博物馆的收藏最初源自王室藏品。瓦卢瓦王朝时期,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年在位)醉心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和北欧精致的写实主义流派,从他开始,法国历代君主都通过订制和购买艺术作品,表现其个人艺术品位,同时彰显其政治影响力。

弗郎索瓦一世是将意大利文艺复兴带到法国的先导,更为法国日后艺术发展及收藏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弗朗索瓦一世热爱文化和艺术,他以罗马教皇和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为榜样,搜集艺术名作并以重金邀请知名艺术家前往法国为其创作。

例如,1516年达·芬奇以年迈的身躯翻过阿尔卑斯山,在他的学生梅尔佐和随从维拉尼斯陪同下到达法国,他的行李中就有世界艺术珍品《蒙娜丽莎》。弗朗索瓦一世送给达·芬奇一座小城堡——克卢塞吕城堡,该城堡与皇家城堡间有隧道相连,以便于国王可以与这位长者随时交流。

弗朗索瓦一世次子亨利二世(1547—1559年在位)继位后,追随其父步伐,继续对卢浮宫中世纪城堡进行改建。他下令运用新的文艺复兴风格,结合古代艺术经典打造一座全新的建筑。亨利二世的王后是来自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卡特琳娜·德·美第奇,他们的儿子查理九世在位时期,为其母亲在卢浮宫西面兴建了杜伊勒里宫。

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亨利四世(1589-1610年在位)兴建了连通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的水畔长廊,这是当时大规模城市改造方案的第一步。亨利四世迎娶了美第奇家族的玛丽·德·美第奇,他们的儿子路易十三在位时期,从方形庭院起开始扩建老卢浮宫。

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被称为“太阳王”,是欧洲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以油画、素描、工艺品和古代文物为主的大量藏品构成了卢浮宫博物馆藏品的核心部分。路易十四统治期间,法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他还建造了凡尔赛宫,筹建了法兰西绘画雕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法兰西建筑学院,这些学院就设在卢浮宫之中,培育了一大批文艺巨匠,同时也满足皇家委托创作的需求。18世纪,绘画与雕塑学院成为艺术领域权威机构,引领了这一时期艺术家在美学上的取舍,也使得法国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中心。

通过委托当时的艺术家创作和直接购买文艺复兴时期或17世纪画家的作品,路易十四建立价值非凡的油画收藏体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威尼斯画派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天才艺术家的强烈兴趣。路易十四还向德国银行家、欧洲著名的素描收藏大家埃夫哈德·雅巴赫等素描收藏家购买藏品,为未来卢浮宫博物馆素描和版画藏品部奠定了基础。

充实卢浮宫

18世纪,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知识分子和哲学家的角色日渐重要。而关于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保护与丰富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明确。此时,将王室收藏聚集到卢浮宫并使之成为“国家收藏”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国王的珍藏不仅仅是国王的私有财产,而是国家宝藏。

德尼·狄德罗(1731-1784年)是启蒙时期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1759-1781年,他为巴黎每两年举行一次的绘画雕塑展览写过10多篇评论文章,提倡现实主义画风。

1715年9月,路易十四去世,路易十五继任法国国王。王权开始衰落,法国开始了贵族统治。新的社会氛围在“洛可可艺术”中找到完美的表达。

洛可可风格于1700年出现在法国,开始时主要是指室内设计风格。设计师里热尔曼·波夫朗设计的巴黎苏比斯府公主厅是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典型代表。

弗朗索瓦·布歇(1703-1770年)是出色的肖像画家,但他并未因此而赢得名声。使他真正成名的是那些寓意题材的画作,如牧羊人。1765年他被任命为国王的首席画家,并被推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

布歇的画作融合了当时流行的洛可可风格,内容则迎合了当时贵族的趣味,狄德罗曾对他的画风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布歇的画作中还有四幅中国场景的油画,他并没有来过中国,他生活的时代相当于中国清朝乾隆时期,也是1664年创立的法属东印度公司最活跃的时期,大量中国的瓷器、漆木器等被运往法国,这些来自中国工艺品上的图像,成为画家对中国想象的源头。

法国大革命前,路易十六(1774-1792年在位)统治期间,王室收藏品博物馆创意渐露雏形。对于迁入凡尔赛宫的法国宫廷来说,对古代的认识体现在弗朗索瓦·布歇所代表的王室美学经典中。而以夏尔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则力求还原历史真实。

大革命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政策,他们将教堂和贵族家庭的财产没收充公。在此背景下,大量艺术品成为国家财产,其中很大部分进入卢浮宫博物馆。

1781年为装饰正在筹建中的中央艺术馆,向不同的雕塑家订制了“法国名人系列”雕塑共35尊,如今有19尊存放在卢浮宫博物馆的18世纪雕塑厅,大文豪让·德·拉封丹(1621-1695年)的塑像就是其中之一。

拉封丹是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人。他的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著名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雕像的基座上装饰着9个浮雕,代表了他的9个寓言故事。

拿破仑博物馆

法国大革命将君主制未完成的计划变为现实,即在卢浮宫中建立了一座博物馆。中央艺术博物馆委员会的成立,拉开了博物馆筹备的序幕,委员会从王室收藏中挑选了537幅画作、45座雕塑和124件工艺品。中央艺术博物馆的首批藏品展示于1793年8月10日在大画廊中揭幕。

中央艺术博物馆最初由以博物馆保管员为主的艺术家委员会管理,后又加入行政官员。1802年,多米尼克·维旺·德农被任命为博物馆总馆长。

维旺·德农曾跟随拿破仑一起远征,回国后发表一部配有根据其素描而制作的版画插图游记。博物馆最初由内政部长夏普塔尔管理,后直属皇室,并于1803年被命名为拿破仑博物馆。

拿破仑一世在位期间(1804-1815年),不仅继承了大革命时期所得,还掠夺了大量艺术品,例如奥古斯都皇帝玉雕像,是一件公元1世纪初的玉石浮雕,1741年被梵蒂冈收藏,1785年委托金银匠路易吉·瓦拉迪埃,将之重新镶嵌,打造成一件华丽的工艺品。拿破仑征战罗马时得到了这件艺术品,1801年入藏卢浮宫。

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大革命时期,他的作品充满了时代革命气息。1792年他被选为国民公会的代表,成为公共教育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的委员,他为大革命时期法国博物馆的建设和卢浮宫的保护与建设作出了贡献,成为法国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拿破仑一世执政时期,他成为帝国的首席画家,为拿破仑创作了《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授旗式》《拿破仑跨越阿尔卑斯山》等。展览中的油画《密涅瓦与玛尔斯之战》是1771年年轻的大卫为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大奖赛而创作,最终成为卢浮宫藏品。

丰富卢浮宫

整个19世纪,卢浮宫逐渐完成了自我的更新重生,同时也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特点:既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历任国王的宫殿,又是艺术之城和一座永不完工的万国博物馆。

1852年登基的拿破仑三世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在改造巴黎城的行动中,拿破仑三世先后授命建筑师路易·维斯康提和赫克托耳·勒福埃将古老的王宫打造成拥有一座馆藏丰富的博物馆皇城。工程将卢浮宫与杜伊勒里宫连接起来,以便为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博物馆创造新的空间,同时还修建了垂直的几翼和几处内院:政府各部所在地、豪华大厅、用于议会召开会议的国务大厅,还有高大的马厩。1871年,杜伊勒里宫被烧毁,卢浮宫形成今天的U字形格局。

1800年,古代文物馆设立在奥地利的安妮王后旧日的夏宫中。1807年,为迎接新购买入藏的博尔盖塞家族收藏的500多件大理石作品,对女像柱大厅进行了整修。1815年,当法国将掠夺来的文物归还各国后,被称为第一位“古代文物守护人”的维斯康提实行了积极的采购政策。

古代文物收藏开始多为大理石雕塑,后来,通过1818年购买多雄收藏、1825-1836年购买杜兰收藏、1861年购买坎帕纳收藏等私人收藏而逐渐得到丰富。19世纪下半叶的考古行动为卢浮宫带回了大量来自北非和奥斯曼帝国的文物。1863年由尚普瓦索发现的“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从1884年起就被安置于达鲁楼梯的顶端。

随着君主制的瓦解,贵族垄断艺术品的时代也随之结束。伴随共和国和民主的确立,法国的博物馆迎来了“捐赠者的时代”。

自19世纪以来,大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也向卢浮宫捐赠了大量的藏品。其中最著名的捐赠者就是埃德蒙·德·罗斯柴尔德男爵(1845-1934年),1935年他的后人向国家捐赠了自己珍贵的藏品,包括3000幅绘画和45000幅铜版画。一个多世纪以来,“卢浮宫博物馆之友”协会在资助博物馆征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日卢浮宫

经过全面翻新和扩建后,卢浮宫博物馆的规模仍在继续扩大。2004-2005年,欧仁·德拉克鲁瓦博物馆和杜伊勒里花园相继纳入卢浮宫博物馆的范围。欧仁·德拉克鲁瓦(1798-1863年)是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他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是印象主义和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画作对后期崛起的印象派画家和梵·高的画风有很大的影响。

《1789年6月23日的米拉波和特勒-布莱兹》是德拉克鲁瓦1830年的油画作品。米拉波伯爵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期君主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789年6月23日,国王下令解散国民议会时,米拉波率先起来反对,并推动议会通过他的提案。

德拉克鲁瓦用画笔记录了这个场景。同年他还创作了著名的大幅油画《自由引导人民》,高举三色旗的自由女神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征,是其最具特色的代表作。1849-1851年,他为卢浮宫的阿波罗画廊绘制天顶画。1863年德拉克鲁瓦去世后,他的大部分作品被保存在卢浮宫博物馆。2004年,专门保存和展示他作品的欧仁·德拉克鲁瓦美术馆也纳入卢浮宫博物馆管理的范畴。

2012年,卢浮宫新的伊斯兰艺术部展厅对外开放。同时,卢浮宫把当代艺术品融入到古老的建筑中,为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卢浮宫放眼未来,计划“走出去”吸引观众。30年来,卢浮宫在全世界举办各种展览,并于2012年建立卢浮宫朗斯分馆。应阿联酋政府请求,卢浮宫投入到不同凡响而极具前瞻性的“阿布扎比卢浮宫”,也被称为“沙漠卢浮宫”计划中。

(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卢浮宫的创想”展览中方策展人)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卢浮宫 创想 卢浮宫的创想 中国国家博物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