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带出人才 传承好戏

2017年02月16日 10:25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文化部实施“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重点培养戏曲好苗子——

在名家传戏成果汇报演出上,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周恩旭汇报表演叶金援所授《挑滑车》。冯金明摄

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宋云飞(左一)在刘琪(右一)指导下排演《小放牛》。资料图片 

去年12月5日至11日,“名家传戏——当代京剧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成果汇报演出在京连演7场,来自全国各地京剧院的近40名优秀青年演员,表演了《夜奔》《挑滑车》等剧目,收获广泛好评;而在此之前的9月9日至12日,江西抚州则举办了第三届“名家传戏——当代昆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成果汇报演出,越来越多的青年优秀人才崭露头角……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是戏曲传承发展的根本保障。历史上,科班和师徒相传、口传心授的师徒制培养了众多名家。随着戏曲院校的相继成立,大班制、集体制培养了一大批后备人才。发展到现在,为更好地促进拔尖人才的涌现,文化部实施了“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希望推动以口传心授重点培养好苗子,也让名家好戏得以薪火相传。

老艺术家是承载戏曲传统最鲜活的力量

2016年,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宋云飞在名家传戏工程中得到了著名京剧武旦演员刘琪的指导,学习的经历让宋云飞“幸运不已”。“我一周至少和刘老师见两次,有时候甚至天天见,所以学习几乎没有中断过,基础打得很扎实。老师今年都78岁了,依旧十分严谨认真,上课教授每一个动作都是不厌其烦一点点做示范,对我的要求也是绝对不能马虎,每一处细节都必须精确、到位。”谈起在刘琪的指导下排练《小放牛》《小上坟》的情景,宋云飞十分感激。

刘琪先后师从邱富棠、马宗慧、赵桐珊和“四小名旦”之一的宋德珠先生。“我是在前辈艺术家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所以现在就是把老师教授给我的东西,把老师对我的感情传递给下一代。”刘琪说,“这两出戏称得上我的代表作,我13岁就开始学习《小放牛》,不断体会、演绎,在各种重大场合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学来得不容易,所以把它们传承下去也是我的心愿。”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副团长李铭说,孟广禄、张克、石晓亮等艺术名家当初都得到了顶尖老师的指导,“他们到了这个年纪,又经过长期舞台实践,都深感已经到了感恩各界并承担起传承责任的时候了,所以‘名家传戏’工程可谓恰逢其时。”

据悉,2012年起,文化部启动了“名家传戏——当代昆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首度在国家级层面上建立了昆曲艺术人才传承创新机制。2015年起,“名家传戏”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涵盖了昆曲、京剧、地方戏曲,聘请了一批老一辈戏曲名家,采用“一带一”或“一带二”的形式,每位名家向1—2名学生传授2出经典折子戏;2016年,“名家传戏”面向全国戏曲院团,扶持范围惠及更广。最终在全国各级各类表演艺术团体共扶持100组,其中京剧29组,地方戏71组,艺术家以“一带二”的方式向每位学生传授2出经典折子戏。

在之前的第六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第二届“名家传戏”的28位青年演员进行了成果汇报演出。有专家观察到,名家传戏不仅有《牡丹亭·寻梦》《西厢记·游殿》等演出频繁、习者颇多的热门剧目,各指导老师不断教授和强调严谨和规范之处,让好戏不至于“油了”“乱了”;还有《双珠记·投渊》《十五贯·男监》等在舞台上已然罕见,甚至濒临失传的剧目,让好剧后继有人。

作为非遗,戏曲的传承必须是活态的,而到了高端传承上,厚实的经验尤其珍贵。“戏曲要想发展,必须在传承上先打好基础。而名家、老艺术家是承载戏曲传统最鲜活的力量。”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评章说,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地从名家老艺人身上学习经典折子戏、传统大戏是最好的传承方式之一。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文化部 名家传戏 戏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