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汲取民俗文化中的廉洁力量

2017年02月24日 14:00 | 作者:蒋继承 | 来源:求是网
分享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古往今来的有志之士,无不是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自己毕生之责。虽居庙堂之高,但思民间疾苦,若处江湖之远,尤忧家国社稷。“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廉洁从政一直是贤官能吏所倡导的,清廉为官、正身黜恶,先后涌现出了杨震、范仲淹、陈玑等千古传颂的清廉师表。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里,政治清明、勤政爱民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价值,而民俗文化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民俗文化虽不登大雅之堂,却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政通人和的美好愿景。

timg (4)

对联,也称楹联、春联,这个传统民俗,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辞旧迎新之中,春联寄寓了劳动人民对未来的乐观期望。“接地气”的官吏,把对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如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左宗棠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托物以言志,时刻鞭策自己。本着经世致用的原则,廉政春联应运而生。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利用廉政春联为党员干部上一堂廉政教育课,让廉政之风吹进千家万户,让党员干部的家人、亲友及来往的邻居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廉政文化的耳濡目染。于党员干部而言,廉政春联好比两盏“红灯”,上班出门前警示要守规矩,下班进门示警切莫收礼。像“一身正气冲天地,两袖清风鉴古今”“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公正清廉心无愧,光明磊落梦不惊”等廉政春联,如警钟长鸣,提醒党员干部不仅要廉洁过春节,更要奉公干事业。

灯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形式为“隐语”“文义谜语”等文字游戏。灯谜在宋代正式出现,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花灯上,供人猜射。明清时期,猜灯谜在民间已十分流行。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灯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廉政教育既要加强理论教育学习,也要创新形式,以一种党员干部更加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党员干部在益智中对廉政教育刻骨铭心。党员干部举行业余集体活动可增加猜廉政灯谜环节,或在每日党员手机报中推送一条廉政灯谜,或在台历上印制廉政灯谜,既增加生活的趣味性,也让传统文化对党员干部加深影响。如:纪检监察的职责(打四字篮球用语)——阻挡犯规,接钱受贿要严办(打一机构)——收费处,接待客人不要宴请、不要送礼、不要陪游(打地理名词)——东三省,既能对党员干部起到警示作用,又生动有趣容易记住,让廉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农历九月初九日,在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时节,是中国传统佳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重阳节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的活动丰富有趣,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当下,在一些地方,重阳节也被称为“老年节”,离家较近却因工作太忙而难以回家的上班族,选择在这一天回家看望父母或祖辈,家人团聚,外出郊游。一些机关单位也选择这一天对老党员、老干部、困难党员、困难干部进行走访慰问,传达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古代贤能之士,大多注重家风建设,如范仲淹教育后人要“严以待已,恕以待人”“秉公守法,乃世人所钦仰”“俭可助廉,勤能补拙”,陈玑的《风宪里陈氏族训》从“孝父母、友兄弟、教子女、敦宗族、正婚嫁、亲师友、敬尊长、肃家风、求学问、勤职业、节财用”等方面对族人言行予以规范,曾国藩的家书中“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家中有人做官,则待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旧”对亲属为人处世、持家教子进行劝诫训导。利用重阳节的契机,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与家人共守廉政警示,共谱廉洁家训,另一方面要传承老党员、老干部艰苦朴素、崇廉尚俭、拒腐戒奢的优良品质和工作作风。登高望远,树立长远发展眼界;遍赏秋菊,凝练正身傲霜品格。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党风廉政建设,既需要制度的“硬杠杠”,也需要道德的潜移默化。“明镜可以照形,古事可以知今”,从民俗文化中汲取感染道德的廉洁力量,作为制度建设的有益补充,以优良政风带动良好社风、和谐家风,以良好社风、和谐家风熏陶干部清正。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竹市农业局)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廉政 党员干部 民俗 文化 廉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