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原创 本网原创

朱军委员:我心中的偶像

2017年03月04日 21:29 | 作者:王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说起工匠精神,我想起2016年做节目时采访过的一个对象。”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朱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他眼中的工匠代表。 

20170304212953

朱军委员 资料图片

这个人是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钟表室的修复师王津。40年来,他不急不躁,在自己的平凡的岗位上精雕细琢,让每件陈旧的文物“复活”,焕发着青春。

在节目采访中,王津告诉朱军,他刚作学徒第一年基本上没有接触到文物,一年后才开始修小型钟。他第一次修复的钟表是件很简单的木楼钟,修之前忐忑不安,生怕修得不好被师傅严厉批评。

王津感到自豪的是,他陆续修复和检修了两三百件钟表,没有一件失败的经历。王津对自己修复过最满意的作品,是珍藏在故宫里的铜镀金变魔术人钟,因为它机械结构复杂,有上千个零件,是世界公认的最复杂的钟表之一,修复组里几个人陆续修了一年才完成。

之后的一年里,每每提及这个访谈对象,朱军心底由衷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这一切都源于根植于他内心强大——甘于寂寞、心无旁骛,对文物精雕细刻,最后精准发力,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吗!朱军告诉记者,王津只是一个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伴随着媒体采访和专题片的宣传,让王津在网络上赢得了不少粉丝,迅速成为颇受推崇的网红“男神”。

“可是他们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他们的坚守让人非常敬佩,收入跟他们所坚持的事业和时间付出相比不成正比。”赞叹之余,朱军突然有种莫名的悲凉感:工匠的地位是很低的。尽管中国早已是世界工厂,人们依然缺乏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和尊重。

“我们处在一个普遍缺乏工匠精神的时代,或者我们这个时代就是浮躁。”朱军说,“小时候我们经常被问到长大后的理想,多数回答几乎是惊人的一致:当个医生,做科学家。现在孩子们的理想是什么?是网红,当明星。因为能成名,能快速赚钱。”说到此,朱军一声长叹。

这也恰恰反映了我们大众媒体引导主流价值观和思想潮流,包括优秀传统文化是缺位的。

这个沉重的话题,又让朱军联想到10年前的“超女”选秀情形。当时红得发紫的超女现象似乎引领着青少年的价值观。而社会舆论的随波逐流,导致青少年认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全然忽视成功背后的坚韧和积淀。

在这个消费文化盛行的年代,年轻的偶像必然会受到重视。也正因为如此,当前才有不少青年人急功近利,抱着快速成名、一夜暴富的心态。朱军评论说,如果这是一个潮流,那么像王津这样敢于落伍,继续坚守内心的理想和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的人们,是否也有权利在社会的聚光灯下,留下一张影像?

第一届“超女”诞生后,有人提议朱军请她们做客《艺术人生》节目,分享一下成功的心路历程。朱军一口回绝。“现在请她们等于害她们,我希望她们在艺术道路上多历练几年,包括自己的人生,要去多经历一些东西,再回过来看,于人于己都是好事。”

他说,希望包括媒体在内,低俗的迎合少一些,主流的引导多一些。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朱军 工匠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