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原创 本网原创
王书平委员和老年朋友的希望
用“画笔”破解养老难题
——王书平委员和老年朋友的希望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谢颖)“王画家,跟你学画画我很感兴趣,心里很高兴啊!”
“老人家,您家里有什么人啊?”
“家里现在没人啦。”
“那您身体不舒服怎么办?”
“村里有医生,医院里也可以打电话叫医生。”
“那您满意吗?您对养老有啥要求?”
“我们年纪大了,来的人都是临时性的,有的也不内行。”
这段看似“跑题”的对话中,提问者是全国政协委员王书平,跑题,却是他的有意为之。
目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几年,王书平委员一直围绕养老事业建言献策。今年两会,他带来的提案是加强养老失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去年7月,王书平参加了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努力推进养老服务”专题调研,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引起了他的注意——现在养老专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人员素质也不高。
作为政协委员,发现问题自然要调查研究,怎么办?养老问题当然要听老年人的声音,研究老年人特点,作为画家的王书平委员顿时“计上心来”——找老人家“聊天”去。
原来,从2005年开始,王书平委员便在天津市北辰区双街村建立了基层美术辅导联系点,为众多农民美术爱好者义务授课辅导学画。10多年来,经常走在乡村里,他跟很多农民群众成了知心朋友。 有了“画笔”这个有效的媒介,带着提案去聊天,在为群众进行艺术服务的同时,可以自然而然进行政协委员的调查,听听村里老年朋友的心里话,于是就有了上面的对话。
近1年来,“画笔”的范围不断扩大,天津、山东、河北,社区、乡村,王书平走了不少地方。“比如我到保定参加文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活动,就跟那里的老年朋友们交流。”通过这些调研,王书平委员感到,目前,养老人才队伍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大多数养老护理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一些人年龄偏大,虽然能够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需求,但难以提供康复护理、心理照护和健康管理等高品质养老服务。而由于养老护理岗位职业声望低,工作负荷压力大等问题,人员流动较大,更别说留住高素质人才。
王书平委员建议,在制定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的同时,制定一些具体工作措施,比如保障用人单位按规定为养老服务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等。此外,在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础上,制定养老护理元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制度,拓宽其职业发展空间,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吸引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
“提案必须有调研,我们政协委员深入生活、扎根群众,调研充实了,才能真正把老百姓的期盼反映出来。”王书平的画笔还将继续描绘出更为丰富的履职画卷。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养老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