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全民减盐: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2017年03月08日 09:42 |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通彩C2017-03-08zx26-2701_P_1_3926_546_4342_993

我国现有研究表明:采取中小学生家庭减盐或普及低钠盐等有效减盐策略,有可能使人群血压水平下降2.5到5.0毫米汞柱。保守估计,这将意味着全国每年可以减少20万到50万人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挽救大量的生命。

见到蒋秋霞委员时,没想到她饱含热情一直谈的还是关于“全民减盐”的话题。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到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全民减盐”正式进入国家规划纲要,蒋秋霞委员显得非常激动。“全国政协此前曾就‘加快修订食用盐生产及使用标准’重点提案,举行过办理协商座谈会,我们所有参与提案调研和呼吁的委员们都倍感欣慰。”

然而,“全民减盐”对蒋秋霞委员而言,并不是一个片段,而是一部“连续剧”。这不,今年全国两会,她又带着《关于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尽早实现全民减盐20%目标计划”》的提案上会了。

与“全民减盐”结缘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由台联作为界别提案向大会提出关于《加快修订食用盐生产及食用标准等工作的提案》。2016年8月26日下午,全国政协举办“加快修订食用盐生产及使用标准”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由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金小桃率领的疾病预防、风险评估、标准制定等具体部门的十几人团队,与提案代表以及关心关注该主题的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进行现场办理协商,气氛热烈。

作为台联界委员和提案人代表之一,参加办理协商的蒋秋霞委员对这件提案有着特殊情感。

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对卫生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最核心的就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工作新局面,其中涉及到整体医疗卫生观念的转变,也就是更加突出预防为主,突出人民共建共享的理念。

“研究数据显示,如果每人每天少吃1克盐,全国每年可以挽救至少10万条生命。”蒋秋霞委员提高声音说,“10万条生命啊,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我们一定要呼吁更多的人重视减盐。”

或许有人会认为,高盐只是存在潜在的风险,由此得到的数据也是“危言耸听”。

做事情颇有点“较真”劲头的蒋秋霞委员,是在新华社一篇关于《盐的前世今生》的报道中,看到了如上研究数据。一开始她也对这个数据不太肯定,为了找到研究数据的发布者,找到这位研究心血管病与食用盐的关系数十年的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公共卫生学流行病学教授武阳丰,蒋秋霞费尽心思,“整个过程可以写一部小小说了”,蒋秋霞笑道,其中的曲折只一句话就带过了。

为了保证提案质量,确保提案办理成效,提案办理协商会前,蒋秋霞委员邀请专家学者首先进行科研以及理论层面的论证,看这样“减盐”的说法以及理由是不是能够“立足”。然后自己组织专家学者,邀请同样关注减盐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一同在全国各地,尤其在西部地区,对当前居民食盐的摄入量进行大范围的实地调研。“为什么选择去西部地区调研,因为我们发现越是贫困的地区,盐吃得越多。”蒋秋霞回忆称。

“食用盐安全或许是最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一个食品能像盐一样,让每个人每天每顿都吃?”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刊载过一篇学术研究,提出中国人十大健康危险因素之一就是高钠盐。但令蒋秋霞委员担忧的是,虽然大家都知道多吃盐不好,但不好在哪里,有多严重,人民群众乃至相关方面还没意识到其中致命的危害性。

因此提案建议,要加快修订食用盐生产标准,大幅降低食用盐中钠含量的标准,最好能实现可控可测。在坦诚交流沟通中,在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上,会议达成两项重要共识:修改食用盐生产标准中的标识,及制定严格的低钠盐标准。

提案办理取得共识,《纲要》出台为减盐定调。可是,蒋秋霞委员还是“不满足”。用她的话说,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更改起来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减盐”要真正走出提案办理层面,走出国家的《纲要》,落到每家每户的“盐罐子”里,最重要还是要解决“减盐不减咸”的问题。“因为人们是依据口味来调整用盐量的,如果嘴巴感觉到的咸味已经够了,自然不会再放过量的盐。”

减盐要从“减咸”入手

蒋秋霞委员深知,减盐牵涉种种复杂问题,但就像“蚂蚁啃骨头”,她始终在一点一点地“啃”这个问题,丝毫不放松。

2016年6月,蒋秋霞与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与部分专家学者等有关人员自发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奔赴陕西榆林、延安等地,对食用盐的生产、研发、食用以及监管等环节进行实地深入调研。

功夫用在平时。这些年蒋秋霞自己或者邀请委员、专家等参与的自发调研非常之多。这些“非正式”的调研报告,为撰写提案、社情民意,为议政建言提供了扎实素材。

在对榆林、延安等地的“减盐”情况的调研中,调研组专门考察了食用盐生产和流通企业,听取了相关企业、盐务局、地方政府等方面的负责同志对食用盐的意见和建议。让蒋秋霞获得的意外之喜是,其实这些食用盐生产和流通企业,早就对“减盐”有着清醒认识,并已经着手对“低钠盐”或者“替代盐”进行研究。

在安徽黄山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李丰伯看来,“盐”和“咸”本来就是两码事。咸是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感受到的,盐则是身体直接摄取的微量元素。他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在食盐中科学添加具有“咸味”的植物提取物,比如氨基酸盐,既降低了钠含量又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实现科学用盐。

据了解,李丰伯的想法或许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居民将在“减盐不减咸”上拥有选择权。即便如此,要不要减盐,怎么减盐,还是消费者自己的意识所决定。

蒋秋霞明白,真正实现减盐,还需要有更多的措施和办法。还需要更多的声音去呼吁这些措施和办法的落实。而这也是蒋秋霞此次两会继续追踪全民减盐提案的主要内容。

“小手拉大手,减盐齐步走”,多措并举推动减盐

“蒋委员,您现在家里吃饭时会刻意地少放盐吗?”

“那当然了!我是宁波人,宁波人吃的是又咸又鲜,但现在不敢了,只能吃清淡的了。”

问题是,似乎越年轻的一代,口味越重。蒋秋霞委员谈起她去调研时看到的,中小学一放学,学校门口挤满了卖零食的摊贩,她特别留意了一下孩子们喜欢的不是特别甜的糖果之类,就是特别咸的辣条豆腐干之类。

“这些咸味加工食品,让消费者对口味的轻重并没有概念和预期,一开始对高盐的摄取是被动的,但慢慢习惯后就会养成高盐习惯,再想改掉就难了。”蒋秋霞说,要拓宽相关食品法规中低钠盐的应用范围,使其可以在腌制食品、咸味食品和加工食品中使用,并对咸味加工食品中的钠含量进行限制,最好能加强代盐食品的研发和相关法的规制定工作。

武阳丰教授过去数十年针对食用盐的健康影响做了大量研究。“可能还有一些人对减盐的降压效果抱有怀疑态度。”武阳丰现场介绍,他的团队两年前在山西长治的28所小学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对280名小学生和560名家长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减盐干预,结果发现干预不仅使全家的吃盐量减少了1/4,而且平均血压也显著降低。“更早的时候,我们曾对北方农村的608个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了低钠盐替代普通盐干预,试验结果表明低钠盐的降压效果也非常明显。”

从某种意义上说,减盐就是为生命保驾护航。如何能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减盐的队伍中来?如何能尽早实现《纲要》里提出的全民减盐20%的目标计划?

“现在孩子在一个家庭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多少家长遵循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只要为了孩子好就行。我们的这个方案就是希望通过孩子的减盐行为,带动全家人一起减盐。”蒋秋霞委员和武阳丰教授的科研团队,通过不懈的努力,将“大手拉小手、减盐齐步走”这样的家庭减盐行为干预方案加入了科技部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并获得了科技部的批准。

在此次两会蒋秋霞委员提交的《关于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尽早实现全民减盐20%目标计划”的提案》中,她建议在全国幼儿园和中小学中开展“小手拉大手、减盐齐步走”家庭减盐行为干预方案的可行性调研。

“同时,要加快落实硒盐的财政补贴和营养干预政策,普及植物硒盐在缺硒地区的供应,从而解决我国居民普遍缺硒的问题,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蒋秋霞说。

蒋秋霞说,把预防工作做到前面,多少人可以因此而免受病痛的折磨,国家又可以从中省去多少相应的诊疗治疗费用,这笔账详细算一算的话,我们现在为全面减盐所作出的努力一定是值得的。

编辑:赵彦

关键词:全民减盐 政协委员 蒋秋霞 健康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