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文艺界委员呼吁科学保护历史文化古迹

2017年03月09日 23:57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抢救?还是损坏?

——文艺界委员呼吁科学保护历史文化古迹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赵莹莹)“去年中宣部下文要调查革命文物标语。10年前,我们发现的红色标语有几十条、上百条,去年到处找遍也只有3条。革命文物保护刻不容缓!”在文艺界委员3月6日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文物局局长詹祥生开章明义。

t01ea75b9d43c0d7340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物和非物质遗产保护。詹祥生委员表示,全国各地目前都在下大力气修建博物馆,“我所知道的有一处地方,全加起来几十件文物,要盖7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后来又投资1000多万元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原本博物馆就没什么东西,又搞了个非遗展示馆,这就变成了重复性投入。”话音刚落,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紧跟着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各地都很重视对革命文化的遗址、遗物的收集保存,但是在抢救式保护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抢救式损坏’。”范迪安委员举例说,去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发动各个专业的师生“重走长征路”,为老红军塑像、画像,也包括测绘一些曾经的历史革命遗址。他发现,过去经济困难时,当地政府对革命旧址多是采取朴素且较为整体、成片的保护方式,尽量维持原样。现在有些地方经济条件好了,享受着立项拨款,却在保护的过程中非常不尊重遗址的历史现场感。“当年红军度过于都河开始长征路,在寻找长征第一渡口时,旁边是一个很大的纪念馆,同时在扩展修建纪念广场。找来找去找不到渡口,后来发现广场留了一个三到四米宽的缺口,看上去就像施工没有结束的地方,当地人告诉我这就是曾经的渡口。”眼前所见令范迪安委员深感痛心,沿河堤的渡口生态完全被水泥和栏杆遮挡覆盖,在仅剩的几块没有填满的河边地,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当年“千军万马江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的情景。

“原本的文物生态被贴金、镶金,历史感荡然无存。”在他看来,凡是有原址、有原汁原味、有历史现场的这些遗址,应该采取科学的、人为关怀的、有意识意识的保护方式,而不是一通的兴建、重建。

“去年到三军会师地甘肃会宁,最初看见‘会师城’的大城门还很兴奋,可放眼望去,城外的老房子70%已被拆掉,要建会师公园。曾经的那些老房子也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结果却拆得只剩下城楼立在水泥地上。”如何能够感动探访者,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范迪安委员坦言,很多生动的历史现场硬是活生生地变成了博物馆玻璃柜里的物品,那么多有现场的文物、文化遗址,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大地是基座,现场才是它的灵魂、才留有历史的印记。动辄用大量钢筋水泥建纪念公园、广场,这股风应该压下来。”听了范迪安委员的“遭遇”,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自己也有同感,“看上去是从纪念或举办活动的角度,但是却把一些纪念地过度地改变了。这种状况是非常遗憾的。”“我到邓小平故居,发现原址建起了纪念公园。周围的住家全搬走了,原来的池塘变成了水池,原来的路也进行了铺装,从山里移栽了很多大树。我们的青少年在瞻仰‘小平爷爷’故居时,会误以为他从小是在大花园里长大的。再说泸定桥,前面了建了一个纪念广场,一侧原来的老房子全都拆掉了,难道红军当初是从广场出发勇夺的泸定桥?”除了革命纪念地,还有很多地方也出现了对历史原貌“损坏性抢救”的现象。单霁翔委员强调,要尊重历史环境、尊重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文化景观。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委员 保护 历史 文艺界 科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