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原创 本网原创

​李委员请给带句话——“我在小镇等着您”

2017年03月10日 13:5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高新国3月9日上午,侨联界的李玉玲委员抽空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辗转500多公里,从河北省馆陶县一个偏僻小村来到北京,只想通过李玉玲把受益于党的好政策脱贫致富的感激之情转达给党中央。

timg (43)

网络图片

这位“特殊”的客人叫师献巧,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2月28日,李玉玲到师献巧所在的寿东村进行调研时两人相识。

“企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关键是把钱投在有用的地方,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李玉玲听说河北省级贫困县馆陶县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走出了一条很有借鉴价值的道路,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前夕,她和尚绍华委员再次就精准扶贫问题来到馆陶调研。

3年前,馆陶县开始试点特色乡村建设,师献巧所在的寿东村被打造为“粮画小镇”,目前全县4乡4镇都已有了各自特色的“小镇”名称。

在师献巧的粮画工作室,调研组被各种粮食画所吸引。师献巧说,寿东村偏僻,3年前村民收入还很低,她家6口人,当时丈夫打工是主要收入来源,加上果园收入,一年也不过2万元。“我家还算不错的。”师献巧说,全村大部分家庭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现在不一样了,寿东村即将升格为4A旅游景区,仅今年春节农历初一到十五,她家就收入5万多元。她的粮画工作室生意红火,基本都是私人定制式生产,而借助互联网销路更广。

以一个普通村民眼光来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师献巧告诉记者,“有活儿干很关键”。她说的“活儿”跟产业紧密相关,没有产业依托村民就不会有稳定持续的收入。馆陶打造的“一村一品”特色小镇,就是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深入调研后,李玉玲发现,产业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但有人维护引导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才能保证农民持续增收,不会轻易返贫。对此,馆陶县的“美丽乡村大学”建设给出有益探索。去年,馆陶县面向全国招聘了8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成为县美丽乡村旅游公司员工,通过边学习边实践的形式接受乡村规划设计、生态环保、乡村旅游等方面培训,以维护引导各小镇产业发展,在帮助村民走好致富路的同时,也可以成为产业发展带头人。这些毕业生都来自农村且80%是当地人,有农村情节,这样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引来了人才,还能给农民提供有益帮助,可谓一举多得。

这所“大学”将持续招生,“这才是农村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李玉玲对馆陶县“美丽乡村大学”建设竖起大拇指点赞,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她提交了一份《创建美丽乡村大学培养农村基层建设人才》的提案,建议创办一所的美丽乡村大学或在大学里创办美丽乡村学院,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农村建设人才,毕业后到农村一线工作,给予政策性鼓励。

馆陶县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徐海敏说,像“种”苗一样悉心呵护每个小镇建设。除了“美丽乡村大学”,还有“小镇党校”、小镇电视台和“我在小镇等着您”主题歌。“村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素质也要跟着提升。”徐海敏说,现在村民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摆摊设点后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大家还会主动清理游客丢弃的垃圾。

与以往生活对比,现在师献巧的脸上洋溢着无比幸福的笑容。“粮画小镇”改变了全村人的生活,村里接待过各方面来客,甚至20多国友人前去考察参观,还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前去投资。师献巧遗憾的是,在李玉玲委员调研时一直有个想法没有表达。那就是,她们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身享有盛名的特色富裕村,离不开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政策,她专程赴京给李玉玲委员带来一封信,希望能把她的感激之情传递给习近平总书记,邀请总书记到寿东村“粮画小镇”走走看看,到她家坐坐喝杯茶。

馆陶县“我在小镇等着您”的主旋律一直在唱响。

配图说明:师献巧(左一)将表达自己感激之情的一封信递交给李玉玲委员代为转达。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李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