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共议精准扶贫

2017年03月10日 21:17 | 作者:吕金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共议精准扶贫:既要授人以鱼 更要授人以渔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吕金平“对云南这种边疆民族地区来说,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们建议,既要给予政策、资金、项目等各个方面的支持 ,也要长远考虑,培植产业、培训技能,增强贫困农户的造血功能,让其有脱贫致富的能力。

timg (21)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省份。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无疑委员们关注的最大热点问题。

2016年,云南省实现了12个贫困县摘帽、1253个贫困村出列、120万贫困人口脱贫。今年,云南省将实现29个贫困县摘帽、1100个贫困村出列、100万贫困人口脱贫。

围绕此,委员们纷纷提出建议。

授人以鱼:政策资金项目要加大倾斜力度

目前,云南省扶贫办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云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沿边地区长期处于封闭、落后贫困状态,群众脱贫难度较大。同时住房难,行路难现状突出。边境村寨住房条件差,人畜混居严重,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

全国政协委员、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副州长谭萍说,云南今年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加快发展是脱贫的关键。她建议,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力度,解决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滞后的状况。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瑞丽市政协副主席艾徐也持同样观点,她表示,必须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的“硬环境”,使贫困地区的自身优势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为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要着力推动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既帮助困难群众提升生活品质,防范因病返贫或因为贫困失学等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景洪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方认为,对云南这样一个拥有25个少数民族的省份来说,“直过民族”的脱贫攻坚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直过民族”聚集区比较偏僻,且多在边境一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的基础非常薄弱。贫困群众脱贫对政策依赖性极强,返贫风险较大。为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个民族掉队,在推进“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工作中,中央应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加快开展项目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委员会研究员祁德川说,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历史型贫困、基础型贫困、产业型贫困、素质型贫困、生态型贫困等五种类型。他建议,中央要关心支持少数民族地区重大项目的立项建设,提高对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区的补偿标准,加大对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给予少数民族地区招商引资政策的灵活度。

授人以渔: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培养一技之长

如何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使贫困农户有一技之长,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更是委员们建言的重点。

“直过民族”贫困群众多集中于偏僻山区和边境,思想观念封闭,长期与外界缺乏交流,加上语言不同交流困难等因素,也很难接受外界的新事物,不愿外出打工”。杨方建议,要转变“直过民族”同胞的思想和观念,通过一些培训指导和外出考察学习,让他们看到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产生主动致富的意识,而不是等靠要,只有转变了思想,才能够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民族掉队,在既定时间点打赢脱贫攻坚战。

“授人以渔,关键是要抓好产业扶贫,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精准扶持机制。” 祁德川认为,从长远来看,要建立常态化扶贫机制,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调整贫困地区产业结构,推动产业扶贫产业富民。

祁德川同时认为,目前贫困农户的参与度还不够。“贫困农户应该成为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主力军,但贫困农户由于缺少专门的参与途径,使其参与度严重不够。”他建议,脱贫攻坚是发展观念根本上的变革,扶贫对象是广大群众,要激发他们的自身动力,和群众一起对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变革。

如何授人以渔,委员们认为,关键是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勐海县副县长玉帕新建议,应实施“直过民族”人才支持计划,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管理等各类人才培养工程向“直过民族”聚居区倾斜。优先在优秀民族大学生、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中培养选拔一批带领“直过民族”及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层干部,加大对“直过民族”专业技术骨干、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通过这些措施,奠定脱贫致富的长远基础。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精准扶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