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两会专题报道>策划>追问陈凯先之问 追问陈凯先之问

当科研升华为习惯……

2017年03月11日 21:03 | 作者: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您是我所敬仰的科学家!”

这是3月3日记者采访贺林院士时,说出的第一句话。他先是稍微有点意外,然后腼腆地笑了,一边摆手一边说“不用,不用”。

那天,贺林戴着一副无框眼镜,身着深灰色的平纹圆领毛衣,下身搭配了一条牛仔裤,看起来休闲随性但文艺范儿十足。有那么一瞬间,我甚至产生错觉——这不是科学界的明星,而是文艺界的大腕。

不过,我也有点小庆幸他并非来自文艺界。不然,在酒店大堂,他必然会遭遇各种围堵。而我,也几乎没有可能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听他讲述他的“快乐科学”,比如《动物世界》。但当他听我提到现代的追星族时,深感匪夷所思。

“小时候你肯定看过《动物世界》,现在还看么?我依然爱看。你们小时候爱看这个节目,可能因为没有见过那么多动物,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因为它们的长相比较可爱。我喜欢看《动物世界》,是因为   它们时时启发我的思考,这更有趣。”在贺林看来,很多的科学研究其实都是“好玩的事儿”。正如贺林书写的“快乐科学,感悟天地”8个毛笔字一样,他认识人与自然的角度是全新的。

u=3386127017,1816329619&fm=23&gp=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

什么力和怎样的季节决定鸟儿的迁徙?它们如何决定往哪儿迁?怎么编排迁徙的路线?还有鱼呢,龟呢?怎样精准地横渡大洋产卵或捕食?为什么它们具有的GPS的功能能超越电子的?又为什么许多动物能比人类更早感知地震……在贺林的眼里,这些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是动物通过生命和自然界进行的一场场对话。

解读生命与自然的对话密码,的确应该是科学家的事。

“虽然是解读密码,却并非深不可测。就像你们要将脑海中积累的经验写成稿件一样,科学家也不过是用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积累转化。只是,这个转化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和复杂。”感觉自己似乎又把科学说玄妙了,贺林自发地笑起来。

“因为漫长且复杂,所以一定要保持定力,要发自本心地坚守。”这是贺林送给年轻科学家的话,也是当年父亲送给贺林的话。

鲜为人知的是,贺林的父亲贺近恪先生,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世界林业科学院院士荣誉的人。作为一名爱国的林产化学专家,1951年贺近恪先生从澳大利亚回国参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84年当选为世界林业科学院院士。

贺林很少在工作场合提及父亲,但深受父亲影响。如今,他也这样教育他的学生——搞科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研究者深入其中的坚持不懈;科学研究有时候就像探险,穿过最艰难的山重水复之地,再向前走一小步,就会柳暗花明;当科研升华为习惯或常规,科学研究就会成为一片快乐天地,研究者也才能真正发现并体会到创新创造的无穷魅力。

科学如此,其他领域不同样如此么?当真正投心于某项工作,并做到极致,又怎么会不开花结果呢?所以,今天我们呼吁尊崇科技创新,就从崇尚科学家精神开始的吧。

编辑:崔慧敏

关键词:政协委员 贺林院士 科研 科学家 中科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