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建立起科学与孩子之间的通路”

——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

2017年03月13日 09:08 | 作者:孙萌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让更多科技精英回归

不到一个月之前,媒体传出姚期智和杨振宁两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已放弃美国国籍转回中国国籍的消息。中科院为了能让他们顺利从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籍院士,还特意修改了章程。这件事曾在媒体上引发广泛的讨论,但在姚期智看来,未来几年,中国即将迎来精英人才归国的“井喷”期。

比如说,“‘姚班’的多数学生本科毕业之后还是会选择出国,因为计算机科学研究最前沿的地方在美国。但是他们许多还是会回来的。不一定每个都回来,但只要成就最好的学生里面有一半能回来,对我们的发展就是极大的帮助。”姚期智说。

姚期智认为,目前已经有不少优秀人才学成归国。“虽然有些尖端的科研领域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回国潮’,但我们不用着急。一方面研究机构要有一些制度,使大家回来之后生活上能够匹配,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创造出一个科研环境,让科学家觉得回中国是他们最好的出路。我认为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多数中国人还都是会选择在自己的国家进行科研项目。以前不少精英人才出国去,是因为我们的科研实力跟国外差得很远,回国来也没什么用。所以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扎扎实实把中国科研在某几个方面推向一个高峰,让这些领域的科学家感觉得到回到祖国来做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中国当前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地方:我们的经济及各方面成长都很快,而且国家更把科研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来强调。在美国、欧洲这些地方都没有把科学、科学家在国家层面如此重视,这一点中国是很有超前视野的。”姚期智说。

姚期智认为,当国家的科研积累到了一个临界点,就会发生巨大浪潮。“这个浪潮一定会发生,以我对中国科研推动的感觉,我认为今后5年会是一个契机。因为‘十三五’规划确立了不少大型的项目,选择的都是最正确的方向,在很多重要的方向我们也有了非常好的领军人物。他们必能善用这些资源,带领优秀团队,做出骄人的成果。”

“可能有些人觉得,尽管这几年国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很大,‘回国潮’发生得仍不够快。但是我认为,我们不用着急,依照规律推进,一个事情一旦发生的时候,就像排山倒海一样。”

多元社会拥有无限可能

“依照规律推进”,这似乎是姚期智的思路。因此,当我向姚期智提出“陈凯先之问”,他没有直接去想“怎么答”,而是把问题引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我们为什么要追问“陈凯先之问”?

在姚期智看来,“陈凯先之问”与其说是在拷问社会对科学与科学家的态度,不如说是在思索作为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国,如何建设和营造科学的繁荣,科学的繁荣又该如何助力中国的全面复兴。

“我觉得我们并不需要众多科学家,也不是人人都能当科学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更不用强求每个人都想当科学家。”姚期智说。

真是惊人之语。

“其实如果你去美国,美国的小孩也会崇拜篮球明星或者歌星、演员的。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走在街上其实也没多少人认识他的。”姚期智说,“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

回到“陈凯先之问”,他觉得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如何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科研领域,以及荣誉和桂冠应该授予什么样的人。

对于第一个问题,在姚期智看来,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所能为孩子们提供的最好的引导,莫过于为他们呈现丰富的学科愿景与未来,告诉他们每个学科的魅力所在,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最喜欢,也最适合的领域。

在这里,姚期智提出了一个观点:要想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教育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我过去几年参与了中国科协的‘中学生英才计划’,去各地给一些中学生上课。其中有来自发达地区的孩子,也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他们对计算机科学的认识水平固然有差距,但是都是一样那么聪明好学。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学科的远景展示给他们,向孩子们介绍这个学科美在哪儿,希望能吸引最有兴趣的孩子进入计算机学科领域。跟孩子们相处很开心,我觉得每一个学科都应该有这样展示的机会,建立起科学与孩子之间的通路。”

而至于第二个层次,姚期智认为,只要是正当职业,一个孩子想要做什么都是值得鼓励的。在他看来,荣誉属于每一个对自己的行业作出贡献的人。

“年轻人想当歌星没什么不好,如果以后真的能成歌星那也是挺好的事。这是个多元的社会,我们应该鼓励所有创造性的想法。去年‘姚班’有个名列前茅的学生,以他的成绩申请国外哪个顶尖研究所,人家都会非常欢迎。但是他却哪里都没申请,而决定毕业后留在国内创业。我很支持这样的选择。在我们班里也有不少本科生毕业之后转去研究物理、金融或其他领域,这也很好。他们对科学都已有扎实的基础,并且有自己热衷的方向,必能发挥潜力有所成就,这才会给我们带来多元而繁荣的社会。”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姚期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