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滚动新闻 滚动新闻

代表谈“创新驱动”浙江思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017年03月13日 10:47 | 作者:赵晔娇 | 来源:中新网
分享到: 

中新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 赵晔娇)“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靠改革创新没有出路。”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引起很多人大代表共鸣。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有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

曾依靠“轻小集加”发展模式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的浙江省,在意识到原有发展模式的优势渐消后,主动适应新常态,选择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稳抓“创新驱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解题“人才战略”核心 把握创新话语权

“拥有自主创新,才能拥有话语权。”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表示,自2002年回国创业以来,他最期盼的莫过于让更多激励创新的政策落地。

作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丁列明深知中国西药创制的“痛点”所在,长期仿制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竞争力薄弱,任凭进口药开价。“要真正把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起来,得把中国人用药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丁列明认为,把握话语权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核心是人才。

在“吸引人才”这条路上,浙江高招不断。“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可以特设岗位,引进顶尖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不受岗位总量、岗位等级、结构比例限制”、“推进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健全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浙江省出台的“浙江人才新政”,完善了创新生态链条,推进了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的转变。

浙江还规划建设130个特色小镇,截至2016年9月,已经创建79个特色小镇,累积投资1200多亿元人民币,集聚企业3.7万家,促进了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成为创新创业的新阵地。

打通“最后一公里”供需双方合力转化科技成果

创新给改革提供新技术、新手段,改革也需要为创新破障碍、定导向。

“新常态下,传统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迫切需要借助科技转型升级。诸多传统型企业都对科学技术‘喊渴’。”全国人大代表、物产中大集团董事长王挺革表示,企业和人才之间,非常需要关于技术成果转化的“约会”。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供需双方合力。”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表示,从供应侧看,当前的高校科研人员仍“心有余悸”,存在不敢转化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转移转化政策链条未能有效衔接。政策的宣传、清理和配套需要进一步跟上,以切实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在2016年浙江秋季科技成果竞拍会上,浙江华旭实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洪辉坤连续举牌三次,价格从280万元升至320万,最终拿下“基于幼教产品的VR/AR虚拟现实增强技术”。“320万元的技术投入,一旦产业化后,每年至少带来超过2000万元的产值。”洪辉坤欣喜地表示,这项技术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突破。

周国辉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探索是浙江科技体制改革的成效体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要走的路很长,我们要继续探索、创新,把科技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搞好!”

2017年1月,浙江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印发《浙江省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设立20亿元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引导社会力量和市县政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浙江对于自己的定位,是把科技大市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把浙江打造成为成果转化样板区,最终建成“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推动“创新驱动”

“对于企业来说,创新驱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面临着市场化、网络化、国际化、金融化的挑战,一个产品满足不了客户的需要,就容易出局。”王挺革表示,企业创新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应当承担起作为创新主体的历史使命,而政、产、学、研协同融汇,是企业创新的基石。

“实体经济面临的难题,从企业层面看,根子在于创新不足。”周国辉表示,这几年,同样面临宏观经济不景气的背景,科技型、创新型的企业相对比较好过,而传统行业和企业则在苦熬。

为了进一步鼓励科技创新,2016年开始,浙江在全省范围内打造“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向中小微企业发放“创新券”。小小的“创新券”既降低企业科创成本,也提高了科研院所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去年一年就撬动全社会科技投入约40亿元。

“创新券”是浙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在浙江全省范围内打造“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保护行动,大力推进各类产权入场交易;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科技大市场建设,开展科技成果竞价拍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浙江政府正在不断完善创新生态链条。(完)

编辑:秦云

关键词:创新驱动 浙江思路 科技体制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