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用智力扶贫为产业扶贫保驾护航

——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生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董文标

2017年03月13日 14:35 | 作者:李慧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上年减少1240万人。在未来3年多时间里,要实现4335万人脱贫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脱贫攻坚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

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怎样加强支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如何在扶贫中变“输血”为“造血”?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生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董文标。

选准特色产业

实施精准脱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出“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的目标,并要求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创新扶贫协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董文标委员指出,这种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思路,既以战略思维谋全局,又极具操作性,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方法论指导,也为民营企业实施产业扶贫指明了方向。

作为民营企业代表的中国民生投资集团,成立两年来累计投入超过30亿元,围绕新能源产业,探索出一条可复制推广的“光伏+”精准扶贫模式,在宁夏、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10多个省区市推广。

“产业扶贫的前提是选准特色产业,要立足于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董文标委员介绍,新能源是中国民生投资集团的三大产业特色之一。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光照资源,为光伏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因此,该集团选择以光伏发电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以国家级贫困县宁夏盐池作为落点推进脱贫攻坚。

发展产业扶贫

提升“造血”能力

发展产业扶贫,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着力提升其“造血”能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后劲,至关重要。

“要用智力扶贫为产业扶贫保驾护航。”董文标委员指出,他们实施“美丽乡村”项目,对868户贫困户的房屋进行改造搬迁,使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居,配套光伏发电和带地暖的羊舍。村级电站和“美丽乡村”的集聚效应,让中国民生投资集团有条件为当地建设“党建基地”“村民活动中心”,对农户进行党建、知识、技能培训,有效解决了“空壳村”问题。

“我们与当地合作发展特色产业,提炼特色品牌,发展全产业链,打造产业生态。”董文标委员说,他们在盐池县打通“种养加工”全产业链,组建盐池滩羊集团,将当地传统散养模式变为现代化养殖,吸收农户成为产业工人,同时通过担保公司提供贷款,把农户变成股东,农户就业实现“离土不离乡”。

“通过智力和产业扶贫,把贫困地区自然条件的劣势转化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把创新产业的战略性成长与扶贫完美结合。通过我们推进的光伏电站建设和产融结合,贫困地区整村整县的农业人口将转变为新型清洁能源行业的新型产业工人,贫困地区不仅会脱贫致富,更会在新产业理念、信息和技术的引领下,实现向城镇化的转型。”董文标委员说。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董文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