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示范的力量最伟大

——访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史馆馆长顾久

2017年03月14日 09:18 | 作者:司晋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今年2月,一篇题为“科学家们为可再生氢气能源的制造开发出更好的途径”的文章被发布在“科学美国人”头版显著位置上,文章提到该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已经发表在自然杂志能源专刊上,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来自中国贵州的年轻女科学家、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的助理教授顾竞。

提起女儿顾竞的努力和成绩,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联主席顾久眉间掠过一丝浅浅的微笑。他说,他从来没对女儿的人生做过任何的设计、讲过任何的期待。“顾竞小时候,我就对她说,‘你的历史由你来写’,因为我父亲曾经也这样对我说。”

少有这样的家庭,四代人全是教师——

顾久的祖父曾任教师,他的父亲顾光中上世纪三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曾在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后任贵州师范大学教授;他的母亲曾任贵州一所小学的校长,顾久本人也曾在贵州师范大学任教,现在接力棒又传到了女儿手里。

这样的家庭,又流传着什么样的家风和家教?

“家风和家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顾久看来,家教、家规、家训都是成文的、理性的、有设计的。但家风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却有强大的力量。而这力量,来自情感的打动和榜样的示范。

小时候,每逢周六晚餐后,父亲就带着顾久和哥哥去书店,各自都会买几本书回来。因此他年纪很小时,就经常背着手在书店里面有模有样地逛了。“父亲不是要故意影响我们,逛书店、买书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家风,在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地流淌着。“父亲从不说‘我这样是对的,你那样是错的’,他只是做着心底想做的事,但你不知不觉地生活在他的示范中。”顾久回忆。

青年时代,顾久兄弟要下乡当知青。在城市长大的他们心下忐忑,想托任大学领导的父亲跟有关方面打招呼关照一下,却遭到父亲的拒绝。“他从来不管这些,认为这是我们兄弟俩自己的事。”

下乡后,顾久自力更生,渐渐地种地、杀猪样样在行,后来回城当工人,他也觉得自己的工作很重要,干什么都很认真。基于这样的人生历程,顾久对女儿顾竞的教育也沿袭了“不管”的态度:小时候,箱子翻了,女儿的衣服撒了一地,他装作没看见,女儿自己捡起来;作为中文系教授,他从不在意女儿的考试成绩。

顾久有个女学生,毕业后到边远地区支教。一年春节,顾久对女儿顾竞说,“你去跟这位姐姐过个年吧。”那时顾竞刚读初中,到村里后发现,穷困到没有一副多余的碗筷,吃饭用的是漱口茶缸,三个人睡觉时挤一张床。这段体验给顾竞的触动很大。后来她读大学时,虽然家里经济宽裕,却申请当家教、自食其力,将赚的钱捐给贵州毕节的困难女童。

一年春节,顾久去美国看女儿。他发现,这么多年来,女儿女婿从未添置新的生活用品,连床单都还是上大学时他给买的,却一直用到现在。

熟悉的友人评价,顾久不仅模样像其父,“味道”也像。“父亲是一个轻轻的、淡淡的、平平的活着、干着、走着的人。”而在许多人眼里,顾久同样也是这样的人。

女儿谈婚论嫁时,顾久既没有“门当户对”的观念,也不参与其中。他对女儿说:生活就像一张纸,一面是幸福,一面是痛苦。人选择了一面,就要为另一面负责。但是,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善良。

“一张你在吃饭的照片,别人看了并不觉得异样;但如果背景里加了一位行乞者,你还在坦然吃饭,观众自然会不舒服;如若上再加上一名非洲饥饿了几天的孩子盯着你的饭碗,你还在吃饭,这时候所有人都会跳起来说你不道德。而如果你饿着,旁边有个人也饿着,你愿意把饭让给别人,这就成全了他人。”闲余时刻,顾久常常细思这些问题。他认为,最简单的善良,就是能抑制自己,愿意成全别人。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顾久 示范的力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