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莫让农村孩子独自“开路架桥”

2017年03月14日 15:50 | 作者:宋飞 | 来源:求是网
分享到: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答教育扶贫如何精准发力时,主动提到四川悬崖村孩子爬天梯上学的状况。

在全国上下都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当下,教育部长陈宝生主动提及四川凉山悬涯村孩子爬天梯上学的故事,正如天际划过的一道寒光,震颤了我们的内心。

要走出大山,继而获得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得每天顺着悬崖攀爬17条与路面垂直、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且身下是800深的悬崖天梯,这种行走的艰难,让人不寒而栗。前不久通过央视《梦想合唱团》的介绍,我们还知道在云南普洱,有一群孩子每天上学,都要冒两次生命危险,踩过踹急的溪流上的一根独木,在“知识改变命运”面前,他们走得一样艰难。这些个案,无非是媒体报道后的幸运儿,而不在我们视线范围内的贫困和艰难,我相信应该还有很多很多。

爬悬崖上学,这叫“逢山开路”,踩独木上学,这叫“遇河架桥”,只是这样的“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用在孜孜求学的贫困地区孩子们身上,代价太大了,让教育部长很羞愧,也让我们很苦涩。习总书记讲过,领导干部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精神,真希望各地各级干部们,不要辜负了这一要求,忘记了应该承担的根本,拿出“节用裕民”的实际行动,给孩子们修一条路、架一座桥吧!

形式上的修路架桥还解决了贫穷,要彻底拔除“穷根”,还得让教育跟上,为孩子们“修路架桥”。陈宝生部长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提出的“整合教育投资,基础建设到学生资助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摸清楚贫困地区贫困学生的需求,进行分类帮扶,精准扶贫,覆盖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对各个学段实现全程资助”的措施不可谓不实在。我们也希望这些措施能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教育扶贫精准发力,有力阻隔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甩掉贫困的帽子。

脱贫攻坚,需要下“绣花”功夫,在最应该下功夫的群体里,当然离不开贫穷的孩子。此刻,我的眼前已经呈现出这样一幅图景:油菜花盛开的山上,崭新的柏油路已经修好,湍急的河流上,一桥飞架南北,孩子们成群结队,笑容满面地走在上学路上,离他们不远,修得漂漂亮亮,有良好师资和良好设备的学校正等着他们……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孩子 上学 农村 开路架桥 贫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