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图说 图说

委员热议冰雪运动进校园

2017年03月17日 08:43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 赵莹莹“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距离兑现还有5年。

3月2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2017年青少年体育工作要点》,其中提到要“利用筹备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契机,实施青少年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大力推广普及青少年冰雪运动”。

timg

随着2022年冬奥会脚步日近,青少年冰雪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青少年冰雪体育活动轮番上阵,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这既是有关部门的“有意为之”,也有“水到渠成”的必然性。在主动与必然之间,冰雪活动形成的“磁场效应”正在显现,而校园无疑被视为发展冰雪运动的沃土。

兴趣培养带动冰雪魅力辐射

在刚刚过去的雪季,北京、河北各地冰雪氛围日渐浓厚,冰雪文化正在深入人心。

“以前没滑过雪,没想到这么好玩。”借着寒假,二年级的乔熙和妈妈一起来到密云南山滑雪场,参加第三届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雪上公益体验课。领取雪鞋、雪帽、雪板和雪杖,并在教练的统一指导下正确穿戴滑雪装备。短短两个小时的入门级体验,却足以让乔熙喜欢上了滑雪这项运动。

雪上公益体验课开设的4天时间内,共计20多家滑雪场馆迎来了1000多名学员,他们中有少年儿童、在职员工、农民代表……都是此前没有接触过滑雪的“零基础”人群。在高山雪道和场馆中与冰雪亲密接触,他们体验着滑行带来的速度冲击感,也体会到从“不会”到“会”所带来的身心愉悦。

“我也是刚刚开始学滑雪。”作为一名夏季奥运会运动员,全国政协委员刘翔表示自己对冰雪项目的兴趣越来越大,“同夏季项目相比,冬季项目在校园里仍有待进一步普及。3亿人上冰雪目标很大,青少年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得让他们先有机会接触冰雪运动,再谈如何参与和爱好。”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冰雪运动,全国各地相继建起室内冰场、商业滑雪场。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校长陈立人看来,高校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主动营造校园的冰雪运动氛围。

在参加第二十八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中国军团中,63%的运动员来自哈尔滨体育学院。不过,像哈尔滨体育学院这样形成冰雪运动气候的高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屈指可数。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不具备冰雪教育传统。即便在冬季项目普及程度最高的东北地区,开设冰雪专业或组建冰雪运动队的高校也不普遍。”陈立人委员表示,冬奥会为推广普及冰雪运动提供了良好机遇,更多学校借此加入到推广冰雪运动的行列中来,未来将大有可为。

“青少年运动习惯的养成,可以促进体育消费人口的增长。而赛事的带动能促进运动兴趣的形成。”陈立人委员建议,可举办具有一定普及性的冰雪项目全国中小学比赛,“这样既可以激发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推动冰雪体育进校园,发现并培养更多的冰雪体育人才。”

运动场地师资短板亟待补齐

2015年8月,庞清、佟健创办了“爱滑冰”冰上公益课,旨在更大范围地推广花滑运动,支持北京冬奥会。公益课上,多位国家级运动健将亲临现场指导,并向参与者讲解滑冰器材的选择及使用,普及滑冰的基础技巧和正确的锻炼方式,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孩子们能够真正零距离接触花样滑冰。

“我们开展公益课,就是为了能更好地推广花滑项目,让大众参与冰雪运动更加容易,放心、勇敢地踏出站在冰上的第一步。”佟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花样滑冰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冷,专业的团队、课程、指导,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参与者感受冰雪乐趣。

然而,在项目火热开展的同时,近10万人的报名人数和只有两万人的接待能力,让庞清和佟健遇到了瓶颈。这并非他们两个人的隐忧。在对体育界全国政协委员的采访中,普遍形成共识的是冰雪运动需求在增多,但场地和师资两大难关极大制约了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步伐。要夯实校园的沃土,让冰雪运动的种子在其中生根发芽,培植与浇灌必不可少。

陈立人委员认为,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青少年亟需多方位了解冰雪知识,打好理论基础。“大到各个项目的介绍,小到如何穿脱冰鞋、雪服,这些常规性、普及性知识需要专业人员进校园讲解。”

开设培训课程,或许是维持青少年冰雪热情最重要的方式。如今,包括上海、广州在内的众多南方城市,不少冰场正在为周边学校提供冰上课程。不仅如此,在互联网推动下,不少滑雪公司纷纷推出移动端滑雪服务。线上以“内容+社交”为模式,线下则注重滑雪培训,依托用户数量尽可能覆盖更多滑雪爱好者群体。

“场地设施的破冰,既要依赖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也可以考虑吸收社会力量支持,比如高校与企业合作建队,比如利用公共冰雪场地。”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原主任马继龙提出,雪上项目对硬件设施要求更加苛刻,要在更多地方普及冰雪项目,还需要政府与社会力量形成合力。

相比冰雪运动场地,师资问题的解决需要花费更多力气和时间。无论是冰上还是雪上项目,没有技能作支撑将充满风险。

“据我所知,一些速度滑冰、冰壶教练是从普通体育教师转行的,但这部分所占比例很小;一些基层的业余教练很难向上流动,转业运动员进不去教育系统,这需要体育、教育两个部门打破壁垒,从体制方面进行突破。”有了冰场、有了需求还远远不够,校园需要大批量不同水平的冰雪运动教练和教师,这个缺口非常大。马继龙委员强调,只有让参与者得到专业指导、有更好的体验,冰雪运动才能在各地把根扎牢、才能在校园中蓬勃发展。

科技创新打通南北气候屏障

人们常说,年轻人是冰雪运动的未来。当下的中小学生将在2022年成为我国冰雪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消费者,要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其主力作用不容忽视。

冰雪运动之于中国,以往总难逾越山海关的屏障。第二十八届世界大冬会呈现的一个可喜趋势,是参与辐射面有了一定突破,不仅拓展到新疆、内蒙古、北京等冰雪运动的潜力地区,缺少资源和项目基础的南方地区也越来越多地参与进来。

“北冰南移”,是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率先提出的理念。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段世杰介绍说:“冰上项目南移有很大的可能性,云南红塔就建了第一个室内冰场,北京的大商场里也建起了冰场,建冰场的成本相对不是很大。”在黑龙江,“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已成品牌,如今南方多地建起了滑冰场、室内滑雪馆。事实证明,不仅冬奥会承办城市冰雪运动氛围日益浓厚,冰雪项目的发展更是从北方延伸至南方,让人们在南方暖阳下感受冰雪运动快乐成为可能。

马继龙委员表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不是简单的口号,更不是数字游戏。冰雪运动项目要勇敢地走出东北,迈向西部和南方,让更广泛地域的人群参与进来,需要全国各地一起努力推动。自然条件限制不是完全不能克服的障碍,现代科技为实现这样的拓展提供了充分可能和保障。

“怎么进入南方?我相信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会激发不少企业的创新,会有更多模拟的雪山、雪道出现。一旦企业认识到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肯定会在这方面投入研发力量,来实现冰雪进校园、冰雪进社区。”马继龙委员提出,除了场地,创新还体现在装备和用具上,“会不会研发制造出一些新的装备,让初学者穿上冰刀就能站住,而且还可以动起来。类似的市场需求都会激发创新,对冰雪运动的发展大有裨益,并有力推动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

如此想法,与全国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卞志良不谋而合。“设立冰雪运动器材研发分中心,成立课题组,划拨专项经费,研发高端智能冰雪运动装备,降本提质,丰富有效供给。”卞志良委员建议与欧洲冰雪体育组织进行积极交流与合作,引入先进生产技术,提升我国冰雪运动器材整体供给水平,为冰雪运动推广奠定基础。

畅想北京冬奥会到来之时,赛场上,不再只听到东北话,而是“南腔北调、西来东往”。赛场外,大江南北、男女老少在冰雪天地中一试身手、尽享欢愉。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冰雪运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