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语文教材“假课文”到底假不假?专家:容许虚构

2017年03月20日 10:1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教材只是教育的工具 教师不能被工具左右

“说到底,课本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工具而已。”连中国老师说,真正打动人心的不仅是课本呈现的那一点点。教育是立体综合的,教育中很大一部分是师生相处,这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更为重要。

不少一线教师认为,当教材中有些内容被质疑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把这作为一个教育契机进行讨论,甚至可以让学生由此形成课题研究。

“孩子需要判断力。”余党绪说,利用这些课文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在引导孩子正视错误、研究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孩子自然就会成长。

余党绪介绍,我们的教育容易简单化,为了达到一个结果往往忽略了过程的教育意义,仿佛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告诉孩子一个“正确答案”。比如,我们在小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教育:只要你读书用功了将来就会成功。“而当我们成年之后才发现成功需要很多因素,如果当孩子小的时候把用功和成功之间的关系讲清楚了,孩子长大之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内心就会增加很多平静和坦然。”余党绪说。

其实教育者也没有必要那么紧张,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哪篇文章是必须要看的。”连中国说,我们的教材中有那么多优秀的作品,把这些作品的价值全部挖掘出来就已经非常棒了,没必要在个别存在质疑的课文上纠结。教材是工具,教师不能被工具左右。

连中国老师介绍,他曾经陪自己的孩子一起读过一篇小学教材上的课文,文章非常短小:

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

小鹰说:“妈妈,我想去山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

“谁都知道两个故事是假的。”连中国说,但是这个故事传递给孩子的东西却是真的、美的。如果教育者能在教育过程中再进一步深入,“鸭妈妈”和“鹰妈妈”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其实也是有很多掂量、担心和忐忑,那么孩子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同时也就学会了理解家长的不容易,“孩子就成长了”。(记者 樊未晨)

编辑:梁霄

关键词:语文 教材 专家 虚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