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全国政协委员马志伟:该为“新城热”降降温了

2017年03月20日 13:40 | 作者:马志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年来,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全国各地的新城建设方兴未艾,各省市区县乃至于乡镇热衷于新城、新区建设,一片“热气腾腾”“蒸蒸日上”的繁忙景象。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至2015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了113%,远远高于同期城镇人口59%的增幅。这些新城、新区在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提升城镇化水平、缓解“城市病”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贪大求多的“新城热”中,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新城建设规划、越来越多的农田被征用为建设用地、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成为承担巨额债务的债务人,“新城热”带来的一些风险不能不让人忧虑。

一是一些新城建设摊子铺得过大,但建设模式不外乎“举债建设———出让土地———提高地价”的“城市经营之法”,一些新城发展仍采用住宅开发单一模式,土地占用、环境保护、资金压力等一系列问题蜂拥而至,应对乏力。二是城市建设同质化,“大城小区”大同小异,大马路、大立交、大人工湖、大广场、高大住宅楼等比比皆是,功能重叠、建设重复,浪费资源,缺乏特色。三是人口集聚力相对减弱,产业单一,布局雷同,就业机会不足,造成新老城市功能不衔接,居住人员职住分离,很多新城目前尚处在“睡城”“空城”状态,有的成为了“死城”,缺乏活力。四是盲目规划造成的新城扩张,形成了域内新城密布之势,今后发展必将出现竞争,造成“内耗”,甚至因税收、补贴、招商引资而“大打出手”,形成“两败俱伤”的结果。五是一些新城在建设过程中因缺乏投资,规划“走样”,道路、基础设施等建设严重缩水,埋下了“城市病”的隐患。

城镇化不是简单地城市化,绝不只是修几条马路、盖几幢楼房、建几个活动广场、搭几个花园、农民变居民那么简单。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不仅能够吸引到人,还要能够留得住人,更要让留在城镇的人生活质量和品质不断得到提高。笔者认为,要实现2020年1亿人口落户城镇的目标,有必要做好以下工作:

遵循城市演进规律,科学顶层设计,严控数量和规模。国家应从战略层面尽快出台有序推进城镇化的法律法规,指导各地按照正确方向和科学框架推进城镇化建设。要重视和研究大中小城市发展的规律,加快调整地区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提高中小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从而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大中小城市均衡分布、有序流动。在新城建设中要重视“高、中、低”模块及密度区分,防止新城一味追求“高、大、上”。重点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居民的保障能力上做深做精“功课”。

遵循“两条红线”,走资源节约型城市发展道路。一要强化土地管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既要控制新城占地面积,也要管好城市人均用地,约束新城建设面积和规模过度扩张。二要严控生态保护红线。新城建设要综合考量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一定要按照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冷静谋划,严把关口,综合协调,统筹考虑,科学决策,决不能主观臆断,拍脑袋“定案”。

促进“两个融合”,弥补城市建设“短板”。一要强化产城融合。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建设新城,杜绝“千城一面、百镇同业”等违背城市建设发展规律、脱离需求发展的盲目性。要在新城建设过程中同步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防止出现部分农民土地变现而“短期暴富”,长此以往“坐吃山空”引起的社会问题。二要强化“新老融合”。在新城建设中,要本着“新老结合,以新补老”的理念,通过规划联动、产业联动、政策联动等,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最大效益,实现新老城市相互补充,均衡发展。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 马志伟 新城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