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农工党马春彪:实施社区养老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四同步”建设

2017年03月22日 11:15 | 作者:马春彪 | 来源:农工党吉林省委会
分享到: 

中国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乃民之所想、所需、所盼。“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业态,适应了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由于我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经济状况等原因,就近就便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公寓式养老,仍是中小城市的主流形式。支持社会力量投资,推进规范的经济型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早在三五年前就形成了上至党中央,下至各级党委政府、专家学者乃至平头百姓的广泛共识。

2015年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就此,“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作为基本模式纳入各级政府改革与重点工作的范畴。随后,发改委、规划、土地、卫生计生与民政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规范,为医养结合老年服务机构建设提供了政策基础。但是,“医养结合”机构建设进度仍较缓慢,特别是基层群众广泛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对接渠道尚需畅通,各项相关政策、制度、措施还需更加明确的“落地”。其中,实施社区养老与卫生服务机构 “四同” 建设,应该是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养老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现状

我国传统的养老服务机构类型主要有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大都以老年公寓为主。近年各地新建的具有相当规模的老年公寓专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陆续开办,但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医疗养老消费需求特别是普通百姓需求。一些省市只在较大城市开办了少数大型医养结合体,进入门槛较高,而且许多建在了主城区几十公里之外,无法满足入住老人子女亲属随时探望的基本需求,很难吸引广大普通百姓入住。而在市县级城市纯粹意义上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基本没有开办。

由于许多远离城市社区的郊外休闲度假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不能适应绝大多数普通家庭需求,“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普遍欢迎。而遍布全国各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理应承担起社区医养结合的“重任”。

目前一些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多数医疗服务人员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利用,医疗服务没有到位,还存在各级政府提供的项目经费使用错位等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都是公立性医疗机构,难免滋生传统的“体制内”管理弊端。一些机构服务观念滞后,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一些工作人员比较闲散,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财政对社区卫生和养老资金投入不足,缺乏融合性的医养结合政策指导,也没有融合性的医养机构规划或具体方案;地方政府审批部门没有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一站式服务”审批机制。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融合切实可行优势明显

按照国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城市社区必设机构,拥有社区居民健康服务基本功能和人员、设备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两者关系密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网底”,有功能融合的科学基础,此类机构融合共建,可节省土地资源和建设投资,有效整合人力、设备、技术资源。

一个机构、两种功能、双项服务,以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前提,可以做到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分级诊疗、入户医疗、计免预防保健、中医理疗、慢病管理、残疾人康复、社区养老、日间照料、家庭医生管理一体化一条龙服务,只要建筑分区符合卫生学要求,完全可以解决健康人与慢性病及康复保健群体间的交叉感染问题。

依据现行政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有效实行三医(医保、医药、医疗)联动,减轻养老人员的经济负担,适应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受力。

按国家有关部门建设标准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在本社区居民15分钟生活圈内,老人入住社区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于一体的“医养结合”综合机构,方便亲人探望,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入住老年人及其亲属子女的精神、心理需求。

社区养老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四同步” 建设“医养结合体”

引进有实力的并愿投资兴办此类项目的民营企业或其他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并管理社区“医养结合体”,做到“四同步”:同步调研立项、规划设计;同区域(或同地块一体化)设置;同期施工建设;同时无缝对接投入使用。

两项社区健康服务功能紧密合作相融形成的“医养综合体”,根据社区服务人群数量,建筑用房一般应在3000——4000平方米之间,医疗卫生服务用房与养老养护用房合理兼用,设老年人绿色通道。

可设一套机构,同时发挥两种功能;也可设两套机构,由一个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紧密融合,发挥两种功能。医护人员兼用,工作与管理有分有合,完善制度,分工明确,职能上相互支撑,服务上便捷高效。

关键在于打通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养老服务相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在今年2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说,现在群众对社会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强劲。但问题是,政府对社会领域投资一方面管得太多太严,另一方面一些该管的又没管到位。总理说:“我在基层听到有人反映,要办一个医养结合的机构,几个部门的审批是‘鸡生蛋、蛋生鸡’,投资者跑了几年,就是批不下来!我们必须要破解这个顽症,说到就要做到!”他要求:“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社会领域。”

总理的讲话,一针见血,直指问题要害。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养老服务相融合,人民群众有需求、上面精神有要求、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从事医药健康产业的企业有投资欲求,满足“三求”的关键在于如何打通相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首先,“医养结合”倡导已经三年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却没有及时跟进出台,致使“医养结合”建设项目无法顺畅落地。比如,一家综合性民营医院计划投资10亿元在本市建设全域医疗养老机构,形成“医疗养老综合体”,在项目审批第一关就遇到政策障碍:按项目用地性质规划要求,只有“医疗用地”、“养老用地”,而没有“医疗养老用地”这一项。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在提供此类项目土地、立项规划时如何审批?

其次,“医养综合体”建成之后,究竟由卫计部门主管还是由民政部门主管?“医”与“养”享受优惠政策的边界如何划分?怎样确定医保费用报销范围?如何在投融资、土地供应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第三,吸引民营企业投资、注资建设和参与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后,如何在体制、机制上划清管理界限?如何加强监管,确保社区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专项资金专项使用?如何做到“公立”“民营”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提高两个效益,促其科学可持续发展?

上述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以促使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细化。(马春彪,吉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平市委会副主委、吉林省神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农工党 马春彪 社区 服务 养老 卫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