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让博物馆帮城镇建设“指路纠偏”

2017年03月24日 09:28 | 作者:黄海波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一边是干劲十足的拆迁人员,一边是终于职守的文保干部,隔着一座石拱桥互“撂”狠话:

“我今天一定要把桥拆了!”

“你倒是拆了试试?!”

城镇建设和文物保护,谁为谁让路?这道题,不仅基层相关政府部门在应考,一个县级博物馆,也没有选择“围观”。

1120684854_14903144632851n

城镇建设与文保,一定是有你没我的“让路”吗?能不能“共路”?以文保为天职的浙江德清县博物馆,不相信“让路”是宿命,而是努力探寻城镇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共路双赢”之策。

终于,在德清县不搞“大拆大建”、杜绝“千城一面”的总棋局中,县博物馆发挥出特殊的“拱卒”作用,让县级博物馆这个原本似乎远离“中心工作”的基层事业单位,走到了美丽城镇建设的“前台”。

博物馆走上城镇建设“前台”

县城繁华,乡村美丽,不少夹在中间的小城镇“两不靠”。在全国,在浙江,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德清一度也是如此。驾车从杭宁高速德清出口驶出,迎面就是巨大的广告牌——“德清,国际化山水田园城市”,显示出这座城市的雄心。德清的美丽乡村建设,同样走在全国前列,几乎拿到了各类奖项。

2016年7月,按照“规划有个性、设计有文化、发展有产业”的标准,德清把城镇建设作为补齐“全域美丽”的发展短板进行攻坚,明确到2020年底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内涵丰富、生态功能健全、江南风情浓郁的“美丽城镇”。

9月,蔡蓉从县政协调任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分管“二都小镇防风文化展示馆”项目建设。

“没有头绪,博物馆可是帮了大忙,不但提供方案,还帮忙落实。你看,今天俞馆长又来了。”蔡蓉语速飞快,背后的工地上,鞭炮声和挖掘机马达声交织。

防风氏,大禹同时代的治水英雄。防风山下的二都村,据考证是防风古国所在地。一座建于西晋的防风祠,至今香火旺盛。祠前立着一块石碑,上刻五代吴越王钱缪《修建风山灵德王庙碑记》(灵德王是钱缪为防风封的号,风山即防风山),是重要的保护文物。

以祠堂为中心,西面为防风文化主题广场,南面为融入防风元素的二都老街,东面将统一粉刷民房外墙……在“二都小镇”建设方案中,石碑需要往东移动20米。

当地村民查了黄历,确定了移碑的“好日子”。县博物馆馆长俞友良带着副馆长陶渊旻、文保部主任费胜成,一大早赶到工地。

上午九点,现场又是一阵鞭炮声。人群开始聚集,几位老人对着石碑一顿叩拜,嘴里念念有词。一辆铲车缓缓开来,小心翼翼撬动三吨重的石碑。

俞友良盯着铲车,大声提醒铲车司机,“慢点,再慢一点”。

“二都小镇”开建以来,博物馆多次派人来“传经送宝”。除了现场督办,他们还召集专家以现场会的形式,给街道干部带去“头脑风暴”;在项目的评审会上,又从文化和文物保护角度进行把关,和设计人员面对面沟通。

在德清另外3个街道和8个乡镇,类似的现场会评审会,类似的现场施工督查,让俞友良和他的馆员们分外忙碌。这种忙碌,他们从事博物馆工作以来从未料到。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博物馆 城镇 建设 德清 文化

更多

更多